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 > 第十九章1879年:琉球交涉错失良机

第十九章1879年:琉球交涉错失良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薛还说,他读了李鸿章给总理衙门的回复,也充分理解李鸿章的立场, “特以既有成议,不欲显与立异耳"--既然总理衙门的倾向性已经很明确, 中堂大人你也只好赞同,不便标新立异提出反对意见。但是,此事也不是完全 没有办法阻止。薛建议李鸿章上奏总理衙门,以筹建海军之事无法隔空指挥为 由,请求赫德“亲赴海滨专司练兵";如此,赫德就必须在总税务司和总海防

明治维新后,日本的扩张欲骤增。1874年,日军入侵中国台湾,后以与清 廷签订《北京专条》的方式撤军。因专条中有"日本国此次所办,原为保民义 举起见,中国不指以为不是” 一语,大久保利通兴奋不已,认为清廷承认其 "征蕃为义举”,相当于留下了 "表明琉球属于我国(日本)版图"的文字依 据' 此后,日本加快了吞并琉球的步伐。1875年,日本禁止琉球入贡中国, 禁止受中国册封,禁止奉中国为正朔,要求其奉行明治年号,遵行日本法律, 并允许日本派兵驻屯。次年,琉球秘密遣人来华向清廷求援,无果。1879年3 月,日本派军警部队强占琉球王宫,将琉球王室送往东京。琉球就此亡国,成 了日本的"冲绳县" O

司之间二选一。总税务司是已巩固的利权,赫德肯定不会弃海关而选海防,他 掌控海军的谋划,也就自然流产了。非

日本对琉球的觊觎由来已久。

接到沈葆桢、薛福成的反对意见后,李鸿章踌躇了多日。1879年10月3日, 李终于决定致函总理衙门,称赫德"做总海防司”这件事,南洋那边沈葆桢已 有不同看法,北洋这边也是"文武幕吏多不以为然”。随后便是将沈、薛二人 的核心反对理由重述了一遍。驴10月25日,李鸿章收到恭亲王奕诉的函件,内称 “赫德前拟海防章程即毋庸议” 4。。没有南北洋大臣的支持,奕诉再如何欣赏赫 德,也不会做出独断决定,冒险将大清未来的海军交到赫德手里。奕诉从来就 不是拥有强硬性格和决断力的人。

简而言之就是丁日昌与李鸿章原则上不反对由赫德担任"总海防司”,不 反对由赫德来负责筹建清廷的近代海军。

何如璋的这些观察,除了军备方面评价偏低外,其余描述均大体符合19世 纪70年代日本的实际情形。何还提到,5年前日军侵台是西乡隆盛一意孤行的 结果,日本政府内部其实存有异议。只是后来木已成舟,日本政府才“将错就 错,使大久保来中议结”。这也是符合事实的情报。

南洋大臣沈葆桢的意见有所不同,他对赫德能否胜任该项任务持严重的怀 疑态度。不过,沈没有给总理衙门直接回复。他"再四踌躇,累日未能作答", 之后,选择将自己的疑虑函告李鸿章,供李参考。

的究竟为何。稍后,何综合自己收集到的信息,给总理衙门和李鸿章提交了 一份文件,建议趁日本"国势未定兵力未强"之际先发制人。何判断日本必 不敢真与清廷开战,理由有四:一、日本的国力远逊中国。疆域不及两粤, 财赋远逊三吴。大清即便“困敝”,也远强于日本。二、明治维新之后,日 本债台高筑,若开战,须以现金向西洋各国购买军械,日本无力做此无米之 炊。三、日本军队实力不够,常备陆军不过3.2万人,海军不足4000人,军 舰多朽败不堪行驶,从英国购买的三艘铁甲舰也只有一艘到港,而且只能算 铁皮舰。军舰驾驶与海军兵法也不精通,"尚非我军敌”。四、日本内乱频 繁,无力对外开战。2

沈在信中说了四点意见。第一,赫德的《章程》里反复强调的是一个 "权"字,总理衙门难以当机立断的也是一个“权"字。天下没有人可以无权 而做成事情,但"赫德岂能尽保一举一动事事可对圣贤者?" 一一赫德的人品 可以被完全相信吗?万一赫德用的人有问题,是该按《章程》不闻不问呢?还 是破坏《章程》与之撕破脸呢?第二,赫德选择南关和大连湾为海军基地,确 实是煞费苦心,这两处海港的水深足以停泊大船。问题是它们离天津、福州、 上海很远,自然也意味着要在这两处大兴工程,来修筑船坞之类的配套设施, 朝廷哪里有这么多钱呢?第三,赫德的海军理念是"有碰船蚊子船即无须铁甲 船",这种观点恐怕是有问题的。第四,把舰队中的将官任免交给海防司,意 味着朝廷派出去留洋的海军人才没有了安置之处。即便海防司勉强录用他们, 也会因为"非我所培植”而歧视他们。从长远来看,对国家的人才培养是不 利的。<sup>37</sup>

李鸿章不在乎琉球的朝贡

赫德说自己有过一种雄心壮志,如果能坐上"总海防司”的职位,"将在 五年的时间里把他们的海军搞得真正可观"。这雄心壮志很复杂,既有个人建 功立业的野心,也有对清廷的感情(这也是奕诉长期信任他的缘故),还有对 英国的忠诚。赫德多次说过,他不希望中国的新海军"由非英国人来领导"』。 这种复杂性,既是"总海防司”职位在1879年与他近在咫尺的缘故,也是“总 海防司”职位最终离他远去的根源。

清廷在这一年太平无事。来自外界的最大冲击是藩属国琉球被日本全面吞 并,成了日本的冲绳县。

1879年是人类与黑夜对抗的重要年份。爱迪生公司的碳化细丝电灯泡在这 年10月成功持续工作超过13个小时。意识到这一时长蕴含着改天换地的巨大商 业价值后,爱迪生随即向美国政府提交了白炽灯泡的专利申请。

何如璋1877年刚刚抵达日本,就有琉球官员前来求助,向其讲述日本政 府对琉球的种种压迫。何最在意的问题,是日本阻止琉球向大清朝贡,其目

大略同期,李鸿章的幕僚薛福成在读了总理衙门的来函及李鸿章的复信之 后,也对让赫德担任总海防司、负责筹建大清海军一事提出了异议。

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主张对日持强硬立场。 •

薛福成说,他充分理解总理衙门的苦衷,毕竟大清说要创办海军说了好些 年,却一直没有什么成效,如今连倭寇都敢藐视大清,所以才有了向他国“借 才”的打算。但是,赫德是一个"阴鹫而专利"的人,他虽然拿着大清的俸 禄,做着大清的高官,但“其意仍内西人而外中国”,仍然是一个以英国利益 为第一本位的人。让他做总税务司掌管钱袋子,“已有尾大不掉之势”。再让 他做总海防司,那就等于“中国兵权、饷权皆人赫德一人之手”。虽然他的上 面有总理衙门和南北洋大臣,海军内部也有“监司大员”,但“监司大员"的 名分只是"会办",实际政务仍操控在赫德手里;总理衙门和南北洋大臣这两 重上级,更有利于赫德来回游走,他既可以"借总理衙门之权牵制南北洋", 又可以“借南北洋之权牵制总理衙门"。

琉球是清帝国的藩属。日本吞并琉球,对清帝国的朝贡体系而言是一次很 大的冲击。究竟如何应对,清廷内部存在多种意见。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