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 > 第十六章1876年:首次向欧美派驻外交官

第十六章1876年:首次向欧美派驻外交官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歉国书中“并未一列其名”,而非对刘的歧视,中国方面没有理由拿这种事去 责难英国政府。至于国书没写上刘锡鸿的名字,郭说,这个责任全在自己,是 自己领到国书的时候没有细察。当事人刘锡鸿也给清廷写了奏折,说英国“当 无诘难之意",只是西洋通例只设公使,没有副使这种名目;现下并无什么中 国人在英国经商,有郭嵩煮一人足矣,再添副使既多余又费钱,所以请求朝廷 将自己调回国内。以

日:到英国一切当详悉考究。

这番手续上的小波折反映出来的,是总理衙门对近代外交事务的基本规则 流程,始终没有形成明晰的认知。流程性质的东西尚且如此,理念领域的认知 自然更谈不上。在给慈禧和光绪皇帝的回奏中,总理衙门解释说,之所以会发 生这种低级失误,是因为之前派出去的蒲安臣使团、崇厚使团,在国外都没遇 到过这类问题,除了国书之外,各国都没有向他们“索看另项国书",所以此 次也就想当然地没有就派驻公使一事单独制定外交文件。这番解释,又透露出 总理衙门的对外认知严重缺乏主动探究,过于依赖被动经验做出的推测。

答:是。

马嘉理持照入滇边境,惨遭被害,不但有关生命,并致几伤和好,朕深为 惋惜。兹特简钦差大臣、署礼部左侍郎、总理各国事务大臣郭嵩希,前赴贵国 代达衷曲,以为真心和好之据。朕知郭嵩春干练忠诚,和平通达,办理中外事 务甚为熟悉。务望推诚相信,得以永臻友睦,共享升平,谅必深为欢悦也。35

答:所调各员,大率是谨饬一路,然亦不可不防其滋事。

致歉之事完结后,英国外交部告诉郭嵩煮,在英国设立大使馆还需要向女 王递交一份正式的国书,且须在国书中写明副使刘锡鸿的名字与官职。郭嵩煮 随即将此事汇报给了朝廷。郭担忧朝中无知者将英方的要求解读为歧视,然后 借机闹出外交风波,故在奏折开篇冒着再度被打成汉奸的风险,为英国政府做 了一番解释,明言此事绝非英方在刻意为难,而是他们重视条约这类制度性的 东西:

曰:随人须要约束,不可滋事。

西洋以邦交为重,盖有春秋列国之风,相与创为《万国公法》,规条严 谨,诸大国互相维持,其规模气象实远出列国纷争之上。日本一允通商,即倾 诚与之相结,诚有见于保国安民之计,于此有相维系者。<sup>36</sup>

一部日记不知是何居心

正是未出国门,已人神共愤。

1876年11月10日,郭嵩煮正式离京赴英。

去年京师编造联语,以"何必去父母之邦"相谓责。家乡士子,直诘臣以 不修高洁之行,蒙耻受辱,周旋洋人,至欲毁其家室。”

在上海候船期间,他给两江总督沈葆桢去信一封,里面说:“嵩煮乃以老 病之身,奔走七万里,自京师士大夫下及乡里父老,相与痛诋之,更不复以人 数。英使且以谢过为辞,陵逼百端。衰老颠沛乃至此极,公将何以教之? " m天 下议论汹汹,已不将郭嵩煮当人看待,这是时代的主流意见。郭问沈葆桢“公 将何以教之”,其实只是在倾吐内心的苦闷,并非真的期待沈有什么妙策可以 提供。郭还在信里说,"默察天下人心,洋患恐未有已也"。能认知到“洋 患”的由来并不仅仅是洋人的骄横进逼,也有"天下人心"过于荒诞、举国愤 愤而无理智的缘故,这是郭嵩煮领先于时代之处,也是他的悲哀之处。

答:是。

这是在拿欧洲近代外交,与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合纵连横式外交做比较。 在郭眼里,前者不但有《万国公法》这样的制度建设,还有“诸大国互相维 持”的制度自觉,较之翻云覆雨、唯利是图的合纵连横式外交,可谓胜出远 矣。说完这些“汉奸言论",郭犹不满足,又痛批了一番"中国以远人为大 忌,以和为大戒,锢蔽于人心"的传统思维,说这种思维自南宋搞到现在,只 剩下了喊打喊杀的“虚骄之气",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一无是处。

日:所调各人,想皆系所素知? 、 •'

在奏折的后半段,郭嵩煮发了一通歪理,说中国鲜有人在英国居住谋生, 所以目前没必要向英国派遣常驻公使。郭如此说,自然是为了推脱公使职务, 将自己从人神共愤之中解脱出来。但他也知道希望渺茫,所以又就补颁国书一 事做了详细说明,且特别强调维多利亚女王一度拒绝接见刘锡鸿,乃是因为致

答:英国无多事可办,专在考求一切,此是最要紧事。

所谓“臣家于此已是受惊不小”,指的是这年八九月间,在长沙参加乡试 的湖南士子,闻知“知名士大夫”郭嵩煮即将前往欧洲担任驻英国公使,全都 怒不可遏。按天朝体制,从来都是四方蛮夷在帝都设置常驻使节,岂有天朝派 遣使节常驻蛮夷之地的道理?更何况郭嵩煮此行还负有为马嘉理案向英国道歉 的使命。深受刺激的湖南士子们组织聚会痛骂郭嵩煮,结队出动焚毁了郭出资 整修的上林寺,并张贴告示扬言要捣毁郭宅,郭氏一门因此受惊不小。1877 年,郭嵩煮曾在奏折中如此回忆此事:

1877年1月21日,郭嵩煮、刘锡鸿与两位外国秘书马格里、禧在明,以及15

答:不知事小,却是一味横蛮,如臣家于此已是受惊不小。灸

名随从,抵达伦敦。2月8日,郭向维多利亚女王递上了光绪皇帝的致歉国书。 国书中写道:

曰:汝心事朝廷自能体谅,不可轻听外人言语。他们原不知甚么。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