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第九杯茶文集 > 我在云雾深处等你

我在云雾深处等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从公路走回家,墨玼看着时间,整整走了二十五分钟。今天背着东西脚步慢一点,慢是空着手,兴许二十分钟就能到。奶奶坐在大门口绣花,冬日的阳光暖暖地照在她的身上。奶奶虽然耳朵有点不好使了,可是眼睛意外地好,而奶奶的绣功也是极好的,方圆几百里估计也没有人能赶上她。

“奶奶,你这是绣什么?”

墨玼喝了口水,把头凑了过去。奶奶可能没有听见,但孙女把头凑过来,她便笑着抬起头来。奶奶脸上的皱纹已经很深了,那是时光雕刻的痕迹。墨玼扯开看了看,那是一个枕头。粉红色的布料上面绣了一对鸳鸯,看着像是给谁结婚用的。

“奶奶,谁要结婚吗?”

小镇,依然是她熟悉的。只是不熟悉的是这个镇上越来越多的人。墨玼的初中和高中都是在小镇上读的。整整六年,她一直读住校。周末的下午来到学校,然后一直到周五放学才能回家。那时候,她总是一个人爬那条古道回家,而每次都走得满头大汗。许是因为那时候年少,倒也不觉得辛苦。

在市场里买了两只猪蹄,似乎是本着吃哪儿补哪儿的原则,又买了几尾鲫鱼,为这几尾鲫鱼,她还一个劲地跟人确认到底是的人工养的还是长江里野生的。若是人工养的,她也就不买了,说是那个不够营养。倒是一位老人家说那鱼就是野生,看着跟那人工养的颜色都不同,她这才放心买了。

从市场里出来,在镇上的小超市里买了两件牛奶,但她后来就后悔了,因为那两件牛奶老沉了,放在背篼里把她那肩膀都背痛了。新换的手机号码最后三位是“111”她看着那三个‘1’不免在心里叹了口气。她就是那传说中的单身狗,倒不是不想谈个男朋友,只是一直没有遇到那个可以过一辈子的人。许是因为父母离婚的关系,她的心里多少有些阴影,所以在选择男朋友上面很谨慎。

微信里有了新消息。滑开后看到是那个台湾人发来的,只有一句话:过两天我去香港,你要方便的话,我们见一面吧。墨玼看到这消息是昨天发的了,鉴于省外流量费贵的缘故,她在回来的火车上关闭了网络,所以到今天才看到这条信息。可是,这消息来得有些不时候。如果再早几天也好,现在她离着深圳隔山隔水又隔了老远。有些许的失落,如果还在深圳,她至少可以看一看这个台湾男人到底长什么样。他们在网上认识快一年了,也断断续续的闲聊了一年。这个男人是个室内设计师,名字她没有问过,那个男人也没说过,她猜测着这个男人的年纪应该在三十以上,但具体多大,她也没问过。虽然对于这个男人的了解仅仅只是些许,但却并不影响他们成为朋友。

03、

“奶奶,怎么不多睡会。”

墨玼刚踏进厨房,就看到奶奶坐在灶堂前准备生火。披肩的头发有些散乱,墨玼也没来没得及梳,只是用手刮了刮便用橡皮圈扎了个马尾。挂了墙上的围裙是奶奶亲手缝的,虽然只是个围裙,但奶奶依旧在上面绣了花。这种花叫糖梨花,属于蔷薇科,每到夏天山崖边上就会有这种花开,白白的,看上去很漂亮,而且闻起来还有一种甜甜的香,所以当地人才把它叫做糖梨花。因为混身长有刺,比那玫瑰更扎手,所以这花也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老啦,就没那么多瞌睡。”奶奶这顺风耳,墨玼这话她倒是听得真真的。墨玼也没闲着,穿好围裙立马就去洗锅。虽然现在家用电器很方便了,做饭大都那电饭锅,但奶奶做饭还是喜欢柴火煮的米饭。

清晨的村庄很静,静得连只狗叫都没有。前些年,墨玼家附近还有几个邻居。因着这边离公路远,坐车不方便。所以,那邻居们要嘛去公路边重修了房子,要嘛有钱就去镇上买了房子。总之,邻居们都搬走了。如今这一片,只有墨玼一家住在这里。说句不好听的,就她们家这儿,连贼娃子嫌不方便,难得来偷。

祖孙俩把饭做好,天也就大亮了。父亲因为腿不好,虽然早就醒了,但一直没有起来,怕自己起来帮不上忙还给老的小的添麻烦。直到女儿来叫他吃饭,他才拄了拐杖出来。

在小镇的‘丁’字街口等车,一抬头就能看到广场后面的大山。渝怀铁路就从广场边上穿过,此刻一辆火车正好经过,那轰轰隆隆的声响不绝于耳。墨玼等的车总算来了,这个街口离市场只有五十米不到的距离,通往各个乡镇、村庄的班车都在这里停靠。墨玼把背篼放进车,那两件牛奶真够沉的,她倒是无法想象如果自己没有坐到车,要背着那东西爬山回去,得是多么辛苦的一件事。但是,从前的那些人也是这样过来的,只是现在条件好了,大家好像也就变懒了。

镇上的车都是准点发车,所以班车会在镇口停一阵等客。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有些农村家里都买了摩托车或者是小车,所以会来坐班车的大都是老人和孩子。墨玼第一次坐这种班车,她有些无聊地看着车窗外那些陌生的乡亲。离开这个小镇的时光不远,但感觉却早已经变样了。从车窗外经过的某个身影看着挺像她的高中班主任,像是刚去买菜了来。墨玼没敢打招呼。高中的时候她的成绩中等,在学校里算是默默无闻的孩子。高考的时候也没能超常发挥,考了所不入流的大专。所以,像她这种学生常常是被老师遗忘的学生。

轻轻叹了口气,就见售票号站在门口大喊:“还有上车的没得,走了哈!”今天车上有些空,大都是些老人,他们谈论着这两天市场的菜价,说是越来越便宜,守了半天还没卖出去。墨玼家不种菜卖。她的父亲算是个泥瓦匠,专门给别人盖房子的。这次把小腿摔断了,就是在架子上踩虚了脚,才从楼上摔了下好。好在是房子才盖了一层,倒也不算高,若是好几层高的房子,搞不好小命都没人。老板还算有良心,出了事后给了几千块钱,说是先把腿医好再说。不过,现在倒也不是钱的事,而是墨玼父亲年纪也大了,伤筋动骨恢复起来的时间很长。

回家的车上,墨玼给那个台湾人回了微信,只有一句话:父亲不小心摔断了腿,我已经回了家乡,恐怕会在家待上一段时间。墨玼没有说不方便见那个台湾男人,而是说了自己现在的状况,其实怎么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反正都见不到那个男人。很快,微信里有了回复:来日方常,好好照顾爸爸!墨玼看了看,没有再回复。他们的聊天通常就是这样,一句话、两句话,没有特别的关心,也没有特别的问候,虽然从来不熟悉,但好像也从来不陌生。

半道上下了车,墨玼背着那些东西往家的方向走。山上的温度比镇上温度低一些,初冬时节,地里种的大都是些青菜,放眼看去到处都是绿油油的。茂密的丛林在视野里无限延伸,路边的冬水田清澈见底,墨玼还记得每年八月收割稻谷的场景,黄灿灿的稻穗把大地装饰,农民们在田里忙碌,脸上都是丰富的喜悦。但是现在,随着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很多田地开始荒废了。墨玼家有八亩水田,因着这几年父亲一个人种不过来,也请不到人种地,所以也就只有一半的水田还种着水稻,另外的水田挖成了水塘养鱼,好歹也不至于荒废。

清香的蒸米饭,一碟泡菜,还有一盘炒鸡蛋,这便是他们的早餐。墨玼给奶奶和父亲碗里夹了鸡蛋,自己却舍不得吃。她知道,平时奶奶养着几只鸡生蛋来卖,因着土鸡蛋现在很稀罕,所以价格也贵,奶奶和父亲都不会自己吃掉。也就是她回来了,她作了主,不然这鸡蛋是吃不成的。

吃过早饭,墨玼利落地收拾了厨房。今天她要去趟镇上,父亲伤了腿,好歹要买些营养的东西。她像村里的妇女那样背了个背篼,又问了问奶奶家里有什么要买的,还给父亲充好了暖手宝才出了门。

墨玼已经好几年没有走过这条古道了。如果她想坐车去镇上,也得走上二十来分钟才能到有公路的地方等。而且因为乡间公路上的班车少,所以她也不确定什么时候可以等到车。父亲有摩托车,但她不会骑,所以走路去好像是最好的选择。她家原本就在古道边上,此去镇上,一路下坡,又空着手,倒也不会辛苦。

早晨的山林还在雾气中沉睡。墨玼打了个哈欠,因为雾气的缘故能见度也不高,十米之外的距离也就看不清楚了。沿着石板路一直往下,这一路上别说没有遇见人,就看这路,也知道平时走的人极少。石板上已经布满了青苔,在有树荫的地方还很潮湿,因是不小心,脚下一滑,极有可能就会滑到悬崖下边去。当然,现在因为雾气,那些让人生畏的悬崖倒也看不见。

时光倒回去十几年,这条古道上倒也人来人往。别说是这个点上,就是更早些时间,也已经有赶集的人走动了。可是现在,这古道静得有些可怕,连这山都是安静的。那些人来人往,那些热闹与喧嚣,都在时光里淡去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