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quot;是太湖的支流。&quot
独孤扬点点头,带着赞赏的目光四处浏览。这般如画的仙境,不但令人目不暇接,更让人直想长住。看来公孙家为这座宅邸花费的心神极大,江南园林之盛,名不虚传。
他们到达一幢巍峨的朱门建筑前,已是日落时分。
独孤扬好奇的看着这幢大宅的外头。不愧是江南第一首富,这宅院不只格局大,还非常富丽堂皇。不过,就是稍嫌匠气了点,毕竟是以商致富,而非是文人宅邸。
看门的一见公孙?回来,立即恭敬的将他迎了进去,更飞快的奔去禀报刘总管。而当独孤扬一踏进大门后,就完全对这大宅改观了。
一进门是几棵翠竹迎客,带给来客一身清凉的感觉。走过圆石铺成的小径,转了个弯,赫然别有洞天。
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大水池,锦鲤悠游其中,还有半池正冒新芽的荷叶,水质十分清澈,显然是泓活水,看来是自外头建渠引进来的。池畔则有几座太湖石屹立,随意垒出宫涵意境的形态,或势若游龙、或如蛟龙飞天,非常生意盎然。而一旁皆植满各色花卉,比之前他所见过的静王府后园有过之而无不及。
咽的要开口,公孙芳华更加大声的说道:"不要替自己找借口!"她杏眼圆睁,仿佛要喷出火似的,"你自己想办法去解决你的问题,弥补你的缺陷,别老要人在后头看着你,没用!&quot
当时,公孙?一颗破碎的小小心灵,在瞬间更是碎的犹如一堆沙,一阵风起就将它吹到天边,无影无踪了。
那一晚,他回到家后,为自己悲惨的遭遇和拥有一个没有良心的姐姐,坐在床沿痛哭了一晚,隔日,就见他以着坚定平静的神情,告诉公孙伯卿他要学武。
公孙伯卿虽然心疼儿子学武辛苦,但见公孙?一反常态的执拗,也就只好替他聘了一位江湖上颇有盛名的侠客,负责教育与传授公孙?武功。
那位侠客能文能武,但公孙?却只喜欢学武。在侠客的教导之下,公孙?的武艺以飞快的速度精进,却因为血气方刚而开始喜欢四处找人比试,更常因为他师父所教诲的"济困扶危",在苏州城到处追赶地痞,踩坏好多人的摊子。
公孙家的整个院落,大致上是依照地型和水流而建,所以厅堂也是浮于水上,须要步过虹桥后,才能到达。
quot;想来后院应该更加引人入胜吧?"独孤扬忍不住赞叹道。这精巧的布局,实在是自己府邸也比不上的。
quot;嗯。"公孙?和独孤扬走上小桥,一面向他解说:"后头的渠道开挖的较大,可以让小船在上头划行。"想当初,自己因为溺水而好几个月不敢一人住在房中,只因他的院落三面环水,所以便跑去和父母同居了。
独孤扬讶异的挑挑眉,难掩心中的惊讶。之前虽未曾到过公孙家,只听闻极大,却完全料不着竟可在里头行船。
quot;这里引的是哪里的水?&quot
当大家头痛的到公孙府上陈情时,只见公孙?不好意思的对着众人露出赔罪的笑容,那美丽的浅笑,又让大家舍不得对他发脾气了。反正,公孙?向来大方,所以给的赔偿也是极为丰厚的。
在那段时日中,公孙芳华因为处理新疆运丝路线因连年战争难以营运,忙得晕头转向之际,自然也无暇管束公孙?。不过,幸好那位侠客仍旧不负所托,将公孙?教养成见义勇为、悲天悯人的孩子,至少没有变坏。
侠客在公孙?十七岁时放下重担流浪去了,而公孙芳华则在他去后不久患重病死去,公孙家至此也只剩公孙?一人。幸好老总管忠心护持,所以庞大的家业还不至于岌岌可危,而公孙?也得以放心的找寻凶手。
这就是发生在公孙家的事。
quot;到了。&qu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