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花儿那时绽放
艰难而感动。幸福并且疼痛。”
——————朴树召唤
那些花儿,那时绽放。
那些超现实主义的浪漫、那些美丽的象征和那些所谓的后现代的表情,这绝不会是高晓松所能驾御的,他不过只是拥有了一种叙事和传达的本领。
所以,那时花开是朴树的青春,高晓松的表达。所以,听不懂朴树的人,必看不懂那时花开。所以,那些花儿比一叶知秋与这部电影更为搭调。
所以,我们留给朴树的感动远比留给高晓松的厌恶要多。
“我知道她来了。像风一样。
那些旧时光。那些爱情。那些渐渐老去的朋友。
风筝,是梦想,是快乐,是主动而张扬的寂寞。
草屋,你心的颜色,虽破旧却温暖,你可以在里面幻想,也可以在里面感动。
床,它只应该属于自己,为你记录着所有属于你自己的情绪和感动,与你分享那些私人化的细枝末节,永远不要让其他人碰你的床,否则,你将失掉一切。
“有求必应”卡,不过只是为那些无力实现梦想的人准备的“假设”即便成功,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想要。
朴树
在远方。寻找我。
可我已不能回去。抵达那些往事。
生命就这样的丢失。在那条苍茫的林荫来路
我真的想回来。在我死的那刻。
它们召唤我。我为它们活。
那时花开决不会只是属于高晓松一人,它更不会是周迅和夏雨的青春,在它的身体里,还涌动着另一个人的故事,那就是朴树。
朴树,一个同样在为花儿歌唱的男子。
在他的那些歌声里面,你会听到许多与电影有关的东西。你可以听到那句奇形怪状的“我爱你”在那些花儿的最后,连同女孩子的笑声,它们一连串一连串的闪动。那是他在用他自己的语言向你表达,尽管说出口的时候,已经不再像当年那么惊心动魄,但依旧可以声情并茂。
还有我去2000年,朴树唱“新的人间化妆舞会,早已经开演”后来“假面舞会”在电影里被高晓松演绎成了什么,我不知道。但我清楚,它来自朴树。
高晓松默默地动用着朴树的青春,却分给他了一个与自己相差甚远的角色。如今,朴树已经不再叫做“张扬”他习惯发出一些无奈的声音,虽然妥协但仍有锐气。不过,张扬与他同样沉默,在过去的日子以及未来。而这种被隐匿了的不公,只有相通的人才能倏忽察觉,然后在一瞬之间,看到沉默之中的所有暗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