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古庙深宵道姑劫妇长途飞哑
那个婆娘跟阿鸾谈了几句话,又纳了一段鞋底,仿佛她有些心神不定似的。虽然脚痛,里脚布松松的,拖著一双破鞋,可是她还时常下炕到外面去。一连出去好几次,站在窑洞外,两眼南瞧瞧,北望望,仿佛她是急盼著甚么人来;并且她扯著嗓子,仰脸朝上,似乎是向那座山神观里喊著说:“小五子!癞头!你在那儿没有!”
无论她怎么喊,也不见山上有人下来。窑洞外这条狭窄的山路,更没有一个人行走,连一只狗也没看见。婆娘懊丧著,回到屋里,就叨捞著,骂著:“这些死不了的!高兴了你们就来,腻上人不走!不高兴了,就忘了老娘,十天八天连个鬼也看不见!”
阿鸾看她这种神气,听她说的这话,心中就明白了,知道这妇人背著她丈夫一定是很不安份,外面必有许多坏人,时常到屋里来找她。因就问:“大娘,这附近还有人家吗?”
婆娘很亲热地安慰她,说:“别哭!别哭!这也许是你有仙根,菩萨老母故意使你先受些灾难,好度化你去进佛门!”
这时张老实到外边去捆柴草,并向屋里说:“你快生烧饭吧!这位姑娘大概也饿了!”
婆娘答应了一声,就出去拿了些柴草,就将屋中一个矮的土炉升起火来。阿鸾走近前,抖著衣裳,打算烘烤干了。
婆娘往锅里倒水,下了两把带著面子的稻米,又添些柴,并拿一柄破蒲扇扇火。同时低头看了看阿鸾的脚,她笑着说:“姑娘就是脚大了一点,不然我的鞋你一定能穿。怎么,那只鞋是掉在哪儿啦?”
阿鸾说:“因为强盗追我,我藏在山涧里,就弄了一身水,鞋也就掉了一只。”又说:“我的身上还有两处伤,都是被强盗用矛子扎的;倒不太重,所以我还能忍得住疼!”
那婆娘放下了鞋底针线,仍然坐在炕头上,说:“我怎能带她去呢?我的脚痛还没有好,四道山岭,我怎么走?你有钱给我雇顶小轿吗?”
张老实怔了,因为刚才他忘了,他的老婆正犯著脚气走不得路。随就说:“这也不要紧,今天不能去,过两天再去。”又向阿鸾说:“姑娘你坐下,我婆娘她闹脚气,你等她好一点再带你去。要不然,我到上头观里,那里住著个杨二彪子。他虽是个光身汉,可是人极好心肠,叫他带著你去也行。”
那婆娘说:“杨二彪子昨晚便没回来。孙黑子由马颈岭回来,说是杨二彪子出北山口办事去啦!两三天才能回来呢!再说你既要做好事,为甚么要求人?你将她送了去好不好?”
张老实说:“我哪儿认得路?上回你到大士庵去,两天没回来。我不放心,我就去找你,从晌午转到了黑,我也没找著那座大士庵。”
婆娘撇著嘴说:“那是你瞎!那么大的庵,那么高的旗杆,你都会看不见?”又细细地瞧了瞧阿鸾的模样,就问说:“你在哪儿住,为甚么你要寻死?你这年岁,这模样儿,要不愿意活著,像我他娘的更得上吊抹脖子了!”
婆娘骂著说:“那伙强盗,早晚全都得不到好死!”
待了一会儿,婆娘把饭煮好了。外面的张老实也把柴草绑好,进来蹲在地下吃饭。这饭虽是很粗糙,而且没有菜,只就著一点腌萝卜,可是阿鸾吃著却觉得很香。
大家把饭吃了,张老实挑著柴草往别处换米去了。婆娘又拿起来鞋底纳著,并跟阿鸾说著话。
阿鸾就觉著这婆娘倒也是热心肠,只是有时说话太村野些。这亦难怪,本来是山里的一个樵夫的妻子,她生平连这座山都许没有出去过,怎能够说话知道规矩呢?
此时阿鸾在这里住著,倒觉得很为安适。她自己亦明白,自己早先那暴烈的性情,经过几次的折磨,已经变了。早先自己是藐视江湖,藐视天下,但现在也没有那种傲气了。只希望一两天婆娘的脚能够行路了,就请她带自己去落发为尼。现在觉得青灯古佛之旁的那种寂寞生活,仿佛比在江湖上争强斗胜、仇仇相报,还要好得多。
阿鸾只得编个谎说:“我家住紫阳县,离这里几百里路。我是昨天从此路过,遇著了山贼。我家里的人都被山贼杀了,只剩下我一个人,我还怎么活?”
那婆娘吃了一惊,张老实在旁摇头说:“山上那伙人闹得不得了!近来出事越多,早先还只劫钱,现在天天出人命。早晚有报应,山神爷有眼睛。”
那妇人忙问阿鸾说:“你姓甚么?你嫁过男人吗?家里还有谁?”
阿鸾说:“我姓江,没嫁人,我爹是作买卖!”
婆娘说:“咳!怪可怜的,那么你在我们这儿住几天吧!我们这儿吃喝倒还不发愁,两三天我的脚就能好,我就带你到大士庵去。那里的老师父慈悲极了,庵亦很大,香火旺。你去了她们一定能收,作尼姑真比嫁人好!”阿鸾点点头,暂时自己只好在这里住著,等过两天被送到庵中,落发为尼,那时才算解决了自己身边的一切痛苦。她一阵伤心,就不禁又落下几点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