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萍水论岂容置腹诘诡之剑宁不
只不过片刻工夫,人堆中发出一片疯狂叫喊,一个双眉入鬃满脸英气的中年男子,面带羞愧之色,从人堆中挤出,急急离去。
左边一个略瘦的和尚吃惊地道:“咦,这不是名震江南的银剑于右湖吗?难道连他也吃了瘪?”
另一个和尚道:“师兄,我看这老家伙来意不善,八成对我憨山寺未曾安下好心,否则,黄山大庙小庙不下几百处之多,他什么地方不好去,却偏偏看中了憨山寺,在这寺前胡闹。”
故国杨柳欲依依;
万里飘篷双布履,
十年回首一僧衣。
这首诗不但意境极高,而且字也写得颇为不俗。王一萍反复诵读了几遍,方始离去。
王一萍在憨山寺里,前前后后,足足流连了一个时辰,犹未见同行的几人前来,心中暗觉诧异。这时,两个中年和尚从庙后匆匆走出。
樵夫对山中道路摸得极熟。不消三日,已来到莲花峰下。
憨山寺筑在莲花峰腰,规模宏伟,气势不凡,那一磴一磴的石阶全是整块的青石铺成,总共约有一千九百余级。
山道两旁,每隔数百级就筑有一座小小茅棚,专供香客们歇足之用。
同行五人,每到一座茅棚,定要休息片刻,王一萍跟那带路的樵夫招呼了一声,独自朝峰顶走去。
尚未来到庙前,远远即听见一片喧沸的人声,从峰上清晰地传来。偶尔更有暴吼喝彩之声。
两人走得极快,与王一萍擦身而过。王一萍听得两个和尚仿佛是说庙前来了一个怪人,可能是位风尘隐士,好几个江南武学名家,均已失招落败,看情形可能是来憨山寺寻事的。
王一萍心中一动,暗道:“哦,竟有这等事情,倒不妨去见识见识。”遂跟在两名和尚身后,齐向庙外走去。
两个和尚来到人堆后面,并肩而立,看样子并不急于想进去。
人堆中劲风飒飒,铿锵之声不绝于耳,大约斗得正急。
两个和尚侧耳倾听,十分注意。
王一萍走完石阶,两只眼睛不由自主地就向那闹声来处望去。只见庙前一片半亩大小的空地上,已挤满了人。后面的人,踮起脚跟,伸长颈子,全神贯注地朝人堆中间瞧着。憨山寺里反倒显得冷冷清清。
人堆中一片兵刃相触的铿锵之声过后,立又响起一片疯狂的叫好之声。接着,一个身段魁伟,步履沉稳的红脸壮汉从人丛中钻了出来,低着头,匆匆向山下奔去。
这种江湖卖解兼比武的玩意儿,王一萍在北京城里已见得多了,一见心中已经明白,怎会再挤进去看?
他独自走进憨山寺,到处闲逛。憨山寺规模虽大,但并无什么出奇之处。走到一处,见壁上题了一首诗:
恨望湖山未敢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