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来的大官,他跟他阿玛一个样,只喜欢在窑场里干活,对这些繁文缛节没有太大的兴趣,嫌烦。
他很清楚大哥将会世袭成为王爷,而唐窑依然由大哥主导,所以他坚信唐府的光芒绝不会因为阿玛的过世而有任何埋尘,有他们兄弟在,阿玛一心悬念的唐窑绝不会因为这场意外而消失!?
想起了阿玛,他的心头一热,眼眶红了,他在心中暗自发誓,将来不论发生任何事,他都会将唐窑传承下去。
就在这忧伤时刻,一个银铃的声音伴着春风飘进了他的耳里。
说起这位来自宫里的宁心格格,也算是个可怜人。
宁心格格的阿玛是正红旗,官拜步军副尉,最后却战死于沙场,当时掌管正红旗贝勒怜宁心格格孤苦无依,便将她送至宫中,太皇太后看她可爱,便作主给她起了个汉名叫宁心,还封了她一个格格的称号。
不过宫廷上上下下都知道,这个来自蒙古大草原的小女孩,虽然被称了一声格格,但实际上不过是个没什么大权的小丫头。
丫头片子初入宫时,别说汉语,就连满语都说不了几句,常常一古脑的脱口说出一串蒙古语,没规矩,还闹了不少笑话,宫里那些势利的奴婢根本不把她当一回事。
但裕贵妃却是真心喜欢这个没心眼、总是笑口常开的小丫头。在宁心格格入宫后没多久,裕贵妃便将她带在身边,细心教她汉语、满语。
王爷在世时,最得意的便是有子如此,克绍箕裘,只是他无缘看到这值得骄傲的儿子将来如何飞黄腾达。
“圣上派来的人,”她柔声的对次子道“咱们不能怠慢。”
唐文禹纵使心中觉得不妥,也只能顺着额娘的意。
唐夫人走出了房门,吹来的春风令她的心思远扬。她唯一的女儿入宫成了贵妃娘娘,虽然备受恩宠,但要见上一面,却是难上加难。
纵使王爷过世,贵妃娘娘心中再悬念,最终也只能留在深宫之中暗暗垂泪,返乡之路对尊贵的贵妃娘娘而言难如登天。在这一刻,她终于体认那句“有女莫入帝王家”之慨。
在尔虞我诈的宫廷里,有了贵妃娘娘的疼爱,才让宁心格格的生活没有太多风浪的过了一段时日。
唐夫人想起裕贵妃从宫里托人送来的家书中提及,她特别跪请太皇太后恩准,派前来护丧的果尔大人带着这位可爱的宁心格格来陪伴甫丧夫的额娘,信中直说这孩子是个可人儿,有张会笑的脸,在这哀伤的时候,希望宁心可以代替她这不孝的女儿承欢膝下。
所以,虽然还未见到这位宁心格格,但唐夫人早把小丫头给疼入心坎里。
唐文禹背着双手,并没有费心留下来陪着额娘和大哥一同招呼从京里来的大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大厅里上完香,正候着的是圣上亲自指派前来护丧的大人──官拜正三品太常寺卿果尔。
指派果尔前来护丧,代表圣上对唐氏一门的敬重,也包含着对贵妃娘娘的宠爱,只是再多的尊荣,在人死后全成了过眼烟云,唐夫人看着厅上的太常寺卿时,心中不由得一叹。
“大人,”落坐之后,她轻声的问着恭敬在一旁的果尔“怎么不见宁心格格?”
“回福晋,格格一路舟车劳顿,才进城便累得睡了,要不,臣派人唤醒格格前来拜见福晋?”果尔据实禀报。
“无妨,就让格格歇会儿吧!”唐夫人出声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