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开 导
公维羽觉得自己太伟大了,不善于发现问题,还能解答问题,像十七世纪那些伟大的哲学家一样。
于是第二天的下课时间,903班教室的走廊上就有了这样一场对话:
“还打算参加化学竞赛吗?”公维羽问
迟疑了一下:“当然。”回答的是易铉。
:“有信心吗?”口吻跟秦老师差不多。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已经到了深秋,当青年教师宿舍楼前面的桂花含苞待放散发沁人馨香的时候,瑞林高中参加1992年T省中学生化学竞赛的名单新鲜出炉了。
不是朝思暮想的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化学竞赛,而是T省中学生化学竞赛,完全不是同一个等级的赛事,尽管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但是903班女生易铉,既激动不起来也高兴不起来。
公维羽无声地看着她从人群中钻出来,一脸惆怅,步履沉重地从他身边缓慢经过,和前些天运动场上神采飞扬的样子判若两人。他没有喊住她,眼下她最需要的安静,毫无新意的安慰只会适得其反。
她的努力他是看到的,她刻苦勤奋地查资料做练习,认认真真地做实验,还没有哪一门功课能让她倾注如此多的精力和时间,下课时间,她还一反常态,纠缠着年轻的化学老师提问题,那些问题都是《中学生数理化》中难度较大的问题,超出学校一贯的考试难度。
辅导课她一节课都没落,他还注意到为了完成实验,她放弃了爱看的两部电影,因为放映的时间正是实验室没有其他人使用的时间。
结果,她没能通过选拔考试,只获得一张省级竞赛的入场券,类似于安慰奖。
说来也奇怪,同样是理科班的关键性科目,公维羽对化学课的热忱远远比不上他对物理的热忱,校运会结束后,他一门心思扑在题海上还有复杂的光学系统试验中,只要再增加一条灵活的机械臂,他的360转角成像设备就完成了。
当然这一切都少不了陈晓枫等人的鼎力支持。
公维羽苦苦思考半天,才想出开导的切入点,易铉同学太孤单了,全班女生就她一个人热衷于参加化学竞赛,做超级难题是一个人,做实验是一个人,到图书馆找资料还是一个人,没有交流和反馈,怎么能提高学习效率呢?
他得提醒她,光一个人苦干不行的,得找学习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