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至少要上千万。”
“这对许多人来讲,是笔不小的数目。”
“这是原因之一,你记不记得前阵子,有几个女儿状告母亲,说她篡改遗嘱,把父亲留下来的财产全数交给弟弟?”
“听说过。”
“我这次接的案子和那个完全相反,是一个余老先生听信算命的话,算出最小的儿子如果寄在自己名下,他的事业不会发达,可能辛苦一辈子,没办法出头天。于是他把儿子过继给自己的妹妹当养子,当然,只是名义上的过继,儿子还是养在家里。说也奇怪,余先生果然从此平步青云,原本的小杂货店变成大超商,再变成连锁店,从一文不名的乡下人,摇身成为富豪大亨。”
“他死了,兄弟姊妹不承认小弟的继承权?”博承接口她的话。
“对,过分吧!亲手足耶!”
他想想,又想想然后叹气,算了,今天他太累,想不出一个好答案,有事明天再说。
* * * * * * * *
不知道是不是同袍情谊太诱人,博承迷上和她一起工作的感觉。
同一个空间、两个专注的人,偶尔她抬头,对上他的认真,两人相视一笑,不说话,你懂我、我懂你,不需要言语。
有时工作告一段落,他伸伸懒腰、她关上计算机,两人一起到厨房寻宝,看看-楼的管家妈妈替他们的冰箱补充什么好料,-碗热汤、-块蛋糕,两人的情谊在分食中日渐浓郁。
“这是人性。”在商场上,博承尝遍人世冷暖。
“我不认为人性这么差劲。”
“那么是你的问题,你要加修人类心理学。后来呢?你的胜算有几分?”
“所有收养文件很齐备,我想胜诉机会不大,我再找他的兄姊们谈谈,看看有没有可能庭外和解。”
“如果多他一个人,大家会少分多少钱?”
他们很有话说,她的工作、他的事业都是话题,他们足彼此最忠心的倾听者,他们分享彼此心事,分享对方的成就果实。
这种相处模式让育箴对他放松心情,面对博承,她不再只是单一的讨好表情。
“知不知道,为什么争遗产会争出问题?”
盛一碗酸辣汤,育箴递给博承。
“父母亲在世时,没作好交代?”博承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