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要是担心害怕百姓在背后说项,皇帝应该更努力朝事,不要让他手下的官员残害百姓,否则这些账到头来,人民终会一条条清算到他头上。”
“是!爹爹是个正义男人,不该被诬受陷。”
“你记不记得那个知县叫什么?”
“他叫吴知才,听说他有亲戚在宫里,他才敢在外面作威作福。”
“吴知才?略有耳闻,他的确是个贪官。”
“换句话说,在他手下除了我们孟家,还有很多人受害?这种人皇上为什么要重用他?难道皇上不明白用这样的人,受苦的是他的子民?他不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要他做得不好,今日百姓的拥戴,明天就会成了推翻他的力量。”她一向不对人多言,今天对他开了先例。
强抑下心中那抹抽痛,她扬起十三岁女孩该有的天真笑容。
“将军放心,青儿没有多余想法,格格是青儿的救命恩人,维护格格的幸福,是青儿首重工作。”
“那就好,我不希望你认真。”她的说辞让他很满意。
“我不会认真,何况再过六年,青儿就要离开将军府,返回石头村。往后……想再见面,迢迢千里,很困难的。”她用实话提醒自己的心。
“这件事我有印象,我记得你初来时曾经提过,为什么非要回去不可?”
话题聊开,青儿不再对暄烨感觉敬畏,相反地,她高兴他知道她的心事。
“你说的话是真理,却是不能随意出口的真理。青儿,答应我,不管你心里有多少恨、多少不满,走出这个门,都不能随随便便对人说出这番话。”
“为什么?因为这些话一出口,就是煽动人心。鼓吹造反?”她问得尖刻了。
“没错,很多的造反、革命,都是从一篇不敬言论起的头。要是人人一有不满就大肆批判,老百姓就要有随时改朝换代的准备,你认为连年战争对老百姓是福还是祸?”
暄烨惊讶于青儿的言论,一个小小的女孩家,怎会有这样的精辟看法,虽然他并不苟同。
“我们姐妹约定好,十年后带足银两回家,为爹娘造新坟,聘状师告垮诬陷爹爹清白名声的苏家,还要上控办案昏庸的知县大人。”
“对抗朝廷命官?你们四姐妹很有勇气。”
“我知道很难,苏家是大户人家,只要他们肯拿银两息事,有多少官吏不收受贪污;何况爹爹已经过世多年,我们提不出证据,说他是被刑求或诬陷。不过,身为子女,我们能假作不知吗?就是螳臂挡车,我们也要试上一试。”
开言,她变得滔滔不绝,是否受了格格的影响,才让她“主仆不分”?她没注意,纯粹想在他面前说很多很多话,就和在爹爹跟前说话一样。
“这是你们姐妹共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