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圆环到这儿也挺远的,况且夕阳西下、秋风送爽,我和惜梅都喜欢散步,就一路慢慢走过来了。”纪仁慢条斯理地说。
“你还真有情调。难道惜梅嫂的先生不会吃醋吗?”倩玲特别强调“嫂”和“先生”两个词。
“惜梅的先生是我的好朋友,他不会介意的。”纪仁喝一口茶,轻松地说。
惜梅才知道,阿山仔指大陆人,半山仔是由大陆回来的台籍人士。
在座的女士并不多,除了忙进忙出的邱夫人素珍和大儿媳外,还有一、两位太太。此外就是一个和惜梅差不多年纪的女孩了。
那女孩长得根清秀端丽,时髦的衣着,杏眼中流露的优越感,让人一眼就看出是来自上流社会的家庭,比起来惜梅就土气些了。
素珍安排她们两人坐在一起,并热心介绍:“这是吴院长的千金倩玲小姐,这是黄先生的弟媳妇惜梅。”
哦,原来是名医师的女儿,纪仁正在她父亲手下做事。她一听惜梅的媳妇身分,眼中的警戒马上消失,马上露出可爱的笑容,和惜梅友善招呼。然而她的目光都集中在纪仁身上,他正在邻桌向长辈们行礼问安,她也毫不避讳地越过惜梅头顶叫道:“纪仁哥,坐这里吧!我旁边还有位置呢!”
“失敬,失敬!”她说:“对了,上次你不是说有人请你去搞政务吗?”
“光复一年来,政坛风气始终混乱,我怕自己年轻气盛,无法圆融,所以就辞谢了。”他说:“其实我最景仰钦佩的是孙中山先生。国家有难,他挺身而出;国家太平了,他就功成身退,继续以医术救人。现在不正是我悬壶济世最好的时机吗?”
“你说得真好,我都恨不得自己是男儿身,可以志在四方了。”惜梅赞赏说。
“我可不愿意。”他冒出一句,然后说:“我每次和你一说话就忘了正事。你既不肯搬来,晚餐肯赏光吧?哲夫兄已经在我家等了。”
“你怎么不早说!”她匆忙起身说。
瞧这亲热的语气,似乎关系还不浅呢,八成又是纪仁名册上的一朵花,惜梅酸酸地想。
纪仁转过身往她们追桌一坐,却紧挨着惜梅,不理会倩玲之前的招唤。
“你干嘛坐那里呢?”倩玲很直接地问。
“坐哪边不都一样吗?”纪仁径自为桌上的每个人倒茶,最后才轮到惜梅和他自己。
“你去请人怎么请那么久?我以为你坐火车到基隆佰了呢!”倩玲说。
果然这一谈,天色都黑了,只留西边几抹残霞隐微亮着。
她换衣整妆,加上去邱家的一段路程,别人恐怕都要猜测他们两个人做什么去了,竟拖了那么久!
战前的港町,战后改成贵德街,是大陆青海省的县名。
邱家经一番修整复原,又回到以往高朋满座的情况。
当晚酒席就摆三桌,有很多地方名士,故人耆老在场,谈政治及理念,说台湾人、阿山仔及半山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