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议英雄是如何被抹黑的
13、“松锦大战”打了几年,粮食不出问题才怪,后金在“松锦大战”时让朝鲜从海路运粮食到大凌河,而明朝的粮食根本运不进锦州,这就是袁大人选的好地方
——松锦大战从崇祯十二年开打,前两年都是祖大寿一个人在前面顶着。多尔衮也是慢慢屯田包围了锦州才让祖大寿的粮草开始出问题的。洪承畴崇祯十四年六月从宁远出兵后,一到锦州就和祖大寿里应外合把多尔衮揍的其惨无比。就在这个时段内,明军的粮食就送进锦州去了。保护送粮的里面有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吴三桂。八月十二日皇太极增兵到锦州给多尔衮撑场子,二十四日就把洪承畴揍的面目全非。然后是七个月的围城,这个时候倒是送不进粮食了——被围城了送不进粮食关地形什么事?洪承畴最废柴的就是,宁锦直接一道直线,皇太极把他到宁远的退路截断,自然等于洪承畴也把皇太极回沈阳的退路截断。狭路相逢勇者胜,偏偏洪承畴当先决定“我们快逃吧”,全军不听指挥,乱哄哄的全线溃败——被人连锅端了饺子怪地形P事啊?偏偏现在还有个无耻的,剥去全部战争背景细节,把失败全归罪给地形——废柴的程度和洪承畴有的一比。
===================
对于此问题,****大佬的回答是“为什么洪承畴一出兵,皇太极就跟来了?那叫围点打援,你连这个都不懂,还扯什么扯?皇太极此时有了孔有德等人,有水师了,连皮岛都能攻打,你还指望断人家的后路,你有没有脑子?”
什么叫围点打援,皇太极松锦大战中的围点打援只能说是战术层面的,根本不是战略层面的。如果是战略层面的,一开始就该用大军包围锦州,而不是让多尔衮带了四万军队面对明朝十六万大军。洪承畴一出兵,皇太极就跟来了吗?两者之间隔了两个月!两个月时间,洪承畴没有击溃多尔衮,只能归结为保守。皇太极的围点打援,是战术层面的临时改变。明清战争中从战略层面上就始终确定为围点打援的,是大凌河之战。而后半部分就更是笑话了,如果有水师就不会被断后路了,那么明军没水师吗?如果象你之前所的由于锦州地形不利,明军给断了后路才导致惨败,那么就等于是说水师无能为力,那么清军的水师为什么又管用?或者你是说此时清军水师的力量已经超过明军了?那么你的那些大大小小的福船呢?千万别告诉我一直吹嘘明军海军威武的****大佬,现在要开始捧清军的臭脚了,呵呵。
这段记载写明,京营每年发放300余万石军饷。这里既然用了“石”这个单位,显然只是粮食,即本色。也许由于户部银根短缺,京营是用粮食代银子发的军饷,毛文龙在塘报中也说过旅顺的军饷他就是这样发放的。但是不管怎样,京营的年饷至少是300万以上,似乎也就可以作为一个旁证了。
至于****大佬说的“480万辽饷、180万折色、120万内库,还有铠甲、火炮等”,还请拿出史书原文根据,袁崇焕四镇到底岁支多少,不是你空口白话就说了算数的。在这几个数字里,480辽饷肯定错误,辽东军饷是辽东军饷,辽饷是辽饷,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我已经重申过多次了,****大佬依旧把它们混在一起,只能认为是有意为之,想把包括镇压内地农民起义都使用的辽饷通通算做辽东的开支。180万折色也肯定是个低级错误,如果说本色还马马虎虎可以说是误算,折色就肯定是信口胡吹。120内帑更是不知道哪里来的,我记得袁崇焕这一年崇祯拨付的内帑是20万,只是一时忘了是哪本书里记载的了,因此很怀疑你是象无良商贩一样随手在前面加了一个百位数。至于铠甲、火炮,也请给出具体数字。有关铠甲网上的数字倒是多的很,有20万,28万,40万,48万,60万,68万,不一而足,我倒是很有兴趣你能提供这个铠甲数字到底是出自哪里,究竟原始记载的数字是多少。
另,赵率教援救蓟镇是紧急增援,只来得及带精骑。如果你要说赵率教愚蠢的话,那么带了5000兵去勤王的大同总兵满桂是不是同样愚蠢?由于满桂和袁崇焕不和,所以这位一直是你的力捧对象,而赵率教作为袁崇焕手下第一大将,所以你是不惜寻找各种机会贬低他的。其实山海关到底有多少兵你应该很清楚,你在引用孙承宗和王在晋争论是否设重关一事时,难道没有看到他们讨论涉及的山海关驻军数字?你不过是寻找各种机会抹黑袁崇焕,所以前后矛盾,自打耳光也顾不得了。
12、其实,只要按抗倭战争的样板,建立一支戚继光式的军队即可扫平后金骑兵
——戚家军早就给努尔哈赤彻底打败了,辽沈大战里的浑河之战,被全歼就是正宗的戚家军。努尔哈赤是跟过明朝混饭的,对明军战术的优点缺点比小日本和蒙古人都聪明的多。你以为努尔哈赤象蒙古人一样只知道用骑兵傻冲挨火炮揍啊?楯车知道不?这玩意价廉物美,老便宜的一个玩意儿就把明军花大价钱装备的火枪火炮弄成了摆设。
至于松锦大战的其它问题,参见第7问。
唯一需要补充的是,和本条提问最直接关联的一个内容:锦州的地形运不进粮食吗?大凌河能运,小凌河就不能运?锦州可是被小凌河半包围的一座城市!松锦之战中,明军有很长时间无法运粮进锦州,只有一个原因——被清军团团包围了!被敌人团团包围的城市,哪怕河道再多,多的象威尼斯一样,也只能困守孤城。请问,有哪座城市从地形上是绝对不可能被包围的?用被敌军被包围后送不进粮食,来怪罪城市选择的地形不利,就象脱了裤子放屁一样不知所谓!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
对此问题,****大佬的回答是“你只说几千七家军战死沙场,怎么不说后金是用人去耗费完了戚家军的弹药才在平原上攻破了戚家军的战阵?鸦片战争中在三元里英军火yao打湿了,被一帮农夫打得抱头鼠窜,还不是吃了没有弹药的亏?”
到这里,****大佬终于有史以来第一次稍微回答到了点子上。
浑河之战明军的总兵力是一万,当然戚家军是几千,不过还有几千是什么部队呢?四川石柱兵,秦良玉属下的精兵。浑河之战中,戚家军的车营几次被后金攻破,就是石柱兵奋力把破阵而入的敌军击退——如果没有石柱兵的白竿,戚家军败的更早,根本坚持不到火yao打完。
这个问题的关键是,野战中明军能带多少火yao?浑河之战的戚家军是仓促出击吗?根本不是,是有备而战的增援辽阳。因此,戚继光式的军队始终难以回避的症结就是火yao的携带量问题,萨尔浒中的刘挺是输在火yao打完上,浑河的戚金秦邦屏是输在火yao打完上,西平堡的罗一贯依旧是输在火yao打完上。当过明朝龙虎大将军的努尔哈赤深知明军弱点,一个价廉物美的楯车就把明军火器的威力大幅度减弱,无法在火yao用完前对后金军队造成致命损伤的明军,就始终都难免全军覆没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