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大雪满弓刀文集 > 中国历代豪言壮语系列之黄巢

中国历代豪言壮语系列之黄巢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他们也许在想着随后到来的论功行赏;他们也许在想着终于可以安稳睡一个好觉;但应该没有人能想到为帝国为什么会走到今天,大唐王朝又将走向何方,因为既使有人想到了,也无法阻止随后所发生的一切,大唐,这个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灿烂的封建王朝行即将走向末路。

要是您遇到尧舜这样的贤君做主考的话,恐怕会被责难而落选呢。

于是僖宗只是也只能是笑笑。从这件事来看僖宗并不是一个分不清是非的人,但他就是懒于治理国家,甚至喜欢用赌马球的方式来确定一个节度使的归属,更不可思议的事这件事居然发生在他被黄巢赶出长安后逃命的路上。

所以这次类似回答又来了:

这群女人中站在首位的女子象石野猪老师当年教诲他一样答话了:

黄巢起义来势汹汹,国家有上百万的士兵,尚且保护不了祖宗牌位,逃到了四川,现在你把不能抗拒贼人的罪名加在我们弱女子身上,那么那些王公大臣又该当什么罪呢?(狂贼凶逆,国家以百万之众,失守宗祧,播迁巴、蜀;今陛下以不能拒贼责一女子,置公卿将帅于何地乎!)

但他兴趣来了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好色,因为做为皇帝,僖宗见过的美女太多了,而且这个场合以及此时的心态,并不能让他的注意力投入到对美色的着迷上。僖宗只是奇怪,他奇怪是因为时溥告诉他,这些是黄巢的侍妾,是黄巢掳来的王公贵族家庭的子女(可能有一些还是皇帝后宫的女人)。僖宗很想问一问,于是他发问了:

应该说这种发问类于两个人打架,一个人将另一个人打倒在地后踏上一只脚然后问地下的那个人:你服不服。因为这是展示我泱泱大国威严和强大的质问,当年太宗皇帝这样问过颉利可汗,宪宗皇帝问过谋反的刘辟。于是颉利服了,他的雕像被塑在昭陵做为太宗文治武功的象征;刘辟服了,他的脑袋分了家(不服也得分)。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上来讲,这种问话都应该是整个受降礼中最为精彩的内容。

只是僖宗的问话有些奇怪。他说:

你们都是我手下大官们的子女,国家养活了你们这们多年,你们吃好的穿好的,为什么要和强盗们混在一起?(汝曹皆勋贵子女,世受国恩,何为从贼?)

这话类似于后世流传甚广的那句:卿本佳人,奈何从贼?

这话的潜台词是:当年需要你们这些男人来拯救我们的时候,你们都跑的没影了,现在把罪加在我们这些跑不动但又想活下来的女人身上,你们还算什么男人?

这是一句义正言词的控诉,可以说直接击中了僖宗做为男人的自尊心,于是他默然了,话说到这份上,再问下去只能自取其辱。于是大臣们也默然了,他们甚至忘记了(在种场合下也无法)在这个时候山呼万岁称贺。但默然归默然,这些黄巢的所谓余党是必须杀的,因为这不仅仅是仪式的一部分,还有的就是,或许杀了这些女人,能稍微抹平一下僖宗和他们刚刚被刺伤的做为男人的自尊。

无耻的自尊。

于是维护尊严的唯一方式就演化成了杀人——杀女人。当时的四川是少有的未受黄巢起义播及的地方,而且史载此地当时人民富足,富足的人民保留了他们自开元开宝年间所遗留下来的同情心。他们争先将酒送给这些女人喝,但这并不是为了戏谑,因为喝醉了而减轻行刑时的痛苦。史载:这些即将被杀死的女人们因为恐惧都喝醉了,而唯独那个给了僖宗(甚至是大唐王朝)致命一击的居首者的女人不喝酒也不哭泣,平静的就象是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

于是,在这场无耻的杀戮之后,大唐王朝又大厦将倾地维持了二十多年,但我却想知道是:在公元884年的城楼之上,那些大唐王朝的精英们在想些什么。

僖宗这样问我认为仅仅是出于好奇,他可能认为出于公卿世宦之家的子女,从小读圣贤书,忠君爱国(唐朝时并没有那句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话),宁死不受辱于贼应该是这类人的基本素质。虽然这些人是弱女子,虽然他不敢奢望这些弱女子有上阵杀敌的勇气和力气,但他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不能一死(自尽)而为国家尽忠(也能保全自己身体的清白)而非要甘心要供贼人淫乐呢?

自然,僖宗的问话中并不仅仅包含有好奇。他当皇帝纯属偶然,偶然到他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一个皇帝,而当皇帝应该干些什么。唐朝自安史乱后地方番镇权利日盛,这些番镇节度使相当于军政以及财税合一的割据政权,他们自己任命官员并且决定节度使职位的传承,中央政府势力强大了就听命中央,反之则各自为政。中央政府的政令根本无法达到这些地方,并且这些番镇经常起兵为乱,互相攻伐。那句著名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便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虽然期间唐宪宗(就是琵琶行并序中元和九年之元和所属的那个皇帝)利用强力手段消除(应该是减轻)了这些影响,但一直没有消除另外两种势力:宦官和党争。

这是一种和明末极为相似的政治局面,不同之处是明末是外族入侵而唐末是番镇割据。

僖宗十二岁那年被宦官们拥立即位,宦官们选择他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年幼便于控制。所以政权基本上操纵在以田令孜为首的宦官集团手中,僖宗同学则一味享乐,所以他即位第三年(乾符二年)发生王仙芝起义时,他只有十四岁,应该说责任并不能怪罪到他身上。

僖宗是个十分喜欢玩的皇帝,因为他本来就是个孩子。但他应该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史书上记载他琴棋(没有书画)术赌包括各类唐朝时流行的体育活动无不精通,也就是说除了对治理国家根本不感兴趣外,其他的只要是玩,他都精通,并且能玩的很好——当然,他就是有兴趣也未必有人(田令孜)给他这个机会。僖宗同学还经常自以为聪明的问别人一些问题,有一次他问手下一个叫石野猪伶人一个问题:我要是参加击球(马球)类的进士考试,应该能得到个状元吧。但是这位名字看起来初俗的石野猪老师(伶人也是艺术家,遵照现今流行称呼就这么叫了)根本不买他帐,于是回答说: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