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豪言壮语系系之袁崇焕
五载离家别路悠,送君寒侵宝刀头。
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任去留。
这样的皇帝,这样的王朝,有什么理由存在二百六十七年?
明朝的历史就是由一两个能干皇帝与治国能臣积累起来的国力与财富迅速地被不肖子孙们消耗殆尽,随后再积累,再消耗。
虽然,这个朝代曾经留给了我们对汉民族辉煌的最后印记——长城、大航海、汉服;紫禁城。以及科学与文化的诸多繁荣,但这个朝代却留下了更多后世以资茶余饭后的笑料与心酸无奈。
明亡,亡于万历。就是那个爱上了自己的乳娘客氏,任用了一代贤相张居正的创造了大明王朝最后辉煌然后又折腾的干干净净的万历皇帝。
对了,张居正严格的来说并不是万历任用的,而是万历的爹任用的(大明王朝一五六六里的裕王)。万历事实上没有任用过谁,张居正死后他刨了张居正的墓,抄了他的家,逼死他的儿子,随后就是二十七年不理朝政。
后来的明朝,成为满清统治之下令人不敢触及的字眼:一部明史而引发的文字狱使数万人人头落地。清人毕沅编写的续资治通鉴居然不敢录入明朝的史事。现今传世的明史是清朝统治者的御用文人张廷玉主持编写的——是由胜利者暨征服者书写的。
而更多的人,则在钢刀与马鞭下逐渐适应了旗袍与大鞭子,以至于逐渐忘记了那个他们记忆之中曾经引以为豪的最后的“大汉”民族强大帝国的虚幻的辉煌。
其实,我对明朝一直非议颇多。我承任自己多少受了小时侯听评书里讲朱元璋炮打庆功楼大杀功臣的影响。但这个朝代却一直让我找不到本该发生在他身上的闪光点。与强汉盛唐不同,明代在我看来唯一的闪光点就是将统治了中国近百年的元帝国逐出了中原。但这件事情也做的是虎头蛇尾,明朝以及他的子孙并未能彻底消灭残元势力,以至于随后的三百年间蒙古一直成为明朝北方的边患。最严重的竟然是连皇帝(明英宗)也在“土木堡之变”中被蒙古人俘虏。随后是围攻京城,如果没有于谦,那真不知道明朝的历史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但明朝杀了于谦,原因是因为皇位之争——土堡之变中被掳去的皇帝卷土重来。明朝杀国家栋梁绝对是传统,朱元璋就是这么干的,他的子孙们当然不会落在老祖宗的后面。
明代皇帝要么昏庸,要么残暴。朱元璋喜欢干的是活剥人皮,他的子孙则喜欢凌迟,或者在朝堂上公开打大臣的屁股。需要说明一点的是,那时候打屁股可不像电视里演的那样穿着裤子,而是不分男女都脱掉裤子光着屁股打的。这种刑罚对于受刑人来说,侮辱的意义更大于刑罚。
万历相当可爱,他不理朝政的地步到了他的六部尚书只剩下了一个,他也不出来任命,臣子们气不过写奏章骂他,他也懒的去处罚。而他却只做一件事,就是向全国各地派太监搜剥钱财,国库让他折腾光了,他的私人府库里的银子却因为长年不用都氧化变质了。
但却在万历时期,军事天才清太祖努尔哈赤因为明朝杀了自己的父亲而含恨起兵。明朝的真正的边患由此拉开序幕。同时也正是在万历年间,努尔哈赤起兵的次年,一个后来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的甚至有可能改变历史的人物出生了。
只是,他的出生,也许注定就是为了一个悲剧的结尾!
三
边中送别
可见,明朝的皇帝根本就不把大臣当回事情。
但奇怪的是,这个朝代的忠臣却层出不穷。前段时间演的电视剧明太祖朱元璋里讲朱元璋因为讨厌孟子要撤掉孟子亚圣的庙享,于是刑部尚书便抬着棺才向朱元璋进谏,这显然是效法春秋时期卫人子鱼的尸谏,朱元璋下令乱箭将他射死。电视剧没有交待那个刑部尚书钱塘的死活,其实钱塘没有死,朱元璋也被这个不怕死的忠臣感化了,不但撤消了对孟子的处置,还派人给钱塘治伤。刑部尚书是朝廷重臣,不管结果如何,朱元璋居然下令乱箭将他射死,可见其残暴。
另外就是方孝儒了,因为不肯给明成祖起早即位诏书而被诛杀了十族的人——一个中国历史上唯一被诛杀十族的人。
这不能不感谢孔子,或者应该感谢朱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害了这些读书人却便宜了明朝。我突然有些明白为什么当年魏征和唐太宗说他宁愿做良臣而不愿忠臣——良臣择主而侍,相比之下,为了一个值得自己效力的君王而死,可能更有价值。当然,或许另一点考虑就是也许正是因为明代皇帝的无能,才更有可能“主昏于上而政清于下”——明代的文官体制以及内阁议事制度还是很有点意思的。
正德皇帝是个大色狼,也喜欢给自己封官。嘉靖修仙数十年,差点让宫女杀死,而万历则爱上了大自己十几岁的宫女,同时二十七年不理朝政,但却是千古敛财第一皇帝,至于他的儿子,则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就因为纵欲而服食春药而亡,他的孙子是个出色的木匠,并且与他的乳娘客氏有一些说不清楚的风流韵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