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大雪满弓刀文集 > 中国历代豪言壮语系系之袁崇焕

中国历代豪言壮语系系之袁崇焕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后人曾分析明亡的原因军事上重要的一条是文官主兵与太监监军制度,因为文官不知兵,能征惯战之将反而被这些纸上谈兵的人所指挥,至于太监,则因为生理上的缺陷多少都有些心理上的变态。

但既使是这样,明朝的形式也本不至于如此。因为在这些不知兵的文官当中恰恰出现了三个军事天才,这三个人中的任何一个本来都有能力改变明朝的历史: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

但天启杀了熊廷弼,罢免了孙承宗,崇祯剐了袁崇焕。

萨尔浒大战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八旗劲旅从这一战开始所向无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而也是从这一战开始,明军在与后金以及后金的继承者大清之间发生的军事战争中鲜有胜迹。

就是这几次可怜的胜利也基本上是由一个人完成的,这个人就是袁崇焕。

萨尔浒大战的当年,袁崇焕中进士。对于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来说,这无异于鱼跃龙门。不过当萨尔浒大战失利的信息传到北京城时,对于一直以边事为己任的袁崇焕来说,却不知是喜是忧。现在没有资料考证当时袁崇焕的心态,但在“朝野震惊,群议哗然”的北京城,他一定是无法高兴起来的。

只是此时的袁崇焕还远远没有资格站在后金与大明相争的最前沿。万历四十八年,袁崇焕被任命为劭武知县,开始了短暂的县官生涯。但袁崇焕注定是为辽事而生的,他在劭武县短短两年的任期内心忧辽事,不但与退伍老兵谈论辽事,而且招纳了大量的人才,这些人才在后来的宁远大捷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也是在这两年里,明王朝真正是多事之秋。万历四十八年,也就是袁崇焕任知县的当年,辽东明朝先后失陷沈阳、辽东首府辽阳、辽西军政中心广宁,关外危机更加严重。而这一年,那个相当可爱的,极愚蠢,贪婪,懒惰,自私之大成的中国历史上最昏庸的明神宗万历大帝终于一命归西。按说,他的去世本来应该是值得举手加额的幸事,因为我们完全有理由将希望寄托在他的继承者身上,因为他的继承者完全可能象当年嘉靖帝的继续者隆庆帝一样是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

策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

故园亲侣如相问,愧我边尘尚未收。

这首诗是故明蓟辽督师兼兵部尚书袁崇焕的遗作。袁崇焕,字元素,号耀如(一号自如),广东东莞人。明史上说他“为人慷慨有胆略,好谈兵。遇老校退卒,辄与论塞上事,晓其厄塞情形,以边才自许。”袁崇焕出生于清太祖努尔哈赤含恨起兵(1653年)的次年,他的出生,注定是与辽事有关的。

努尔哈赤是天才的军事家,他以十三副盔甲部属三十人起兵,经过数年拼杀,逐渐统一女真各部。而此时的明朝政权却并没有意识到女真的崛起将成为大明帝国的肘腋之患,万历此时大约正躲在深宫里与百官呕气,他所派出的各路税监正在疯狂搜刮财富。更何况,以夷制夷是明政权对待辽东少数民族的历来国策,女真内部的自相残杀,明政府乐得坐山观虎斗。

所以,当他们真正意识到这个新兴民族所带来的危胁时,一切都似乎迟了。

但是不然,他的继承者泰昌帝却是个为了纵欲连命都不要的人,他仅仅执政一月就因服食红丸一命呜呼,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执政时间最短的皇帝。

天启帝是万历的孙子,泰昌帝的儿子。他是个好木匠却不是个好皇帝,当他一心躲在宫里专心做木工活而无心朝政时,那个引导他懂得了男女之乐的乳母客氏勾结魏忠贤把持了朝政。天启与客氏之间的韵事很多野史多有妙笔,至于那个因为还不起赌债一怒净身的魏忠贤,则更令后人感兴趣不已。

当然,兴趣的核心多来自于魏忠贤与客氏的对食,以及魏忠贤是否是真的太监,甚至有人猜测他或许如当年秦始皇母亲的面首一样性具可专车。但这个后来被称为九千岁的太监头子实际上控制了明朝的中央政权。魏忠贤传说目不识丁,但却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他懂得在天启帝做木匠活最入迷的时候前去奏事,他令满朝文武对他畏惧如虎,靠他长上青云之路而又突遭灭顶之灾的人不可胜数,魏宗贤活着的时候就生祠遍地,至于他死后,曾有一个传说是崇祯帝在吊死之前所说的最后一句话居然是:

魏阉若在,朕安得如此。

明朝何能不亡?

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建元天命,在赫图阿拉建立了后金政权。一个辖地数千里、臣民数十万的强大的帝国,出现在了中国的东北地区。

万历四十六年,即后金天命三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正式拉开了后金政权与大明王朝的战争的序幕。同年,后金军攻战辽东重镇抚顺。

这个举动对于明廷来说当然是公然叛逆,当真是“罪大恶极,法当诛讨”明廷速度反应,任用曾任朝鲜经略的杨镐为辽东经略,调动包括朝鲜,叶赫在内的共计约十万人的军队,对外号称四十七万分四各征讨后金。

其中有些细节需要注意一下:在不久前的万历二十六年,明朝军队刚刚取得了援朝抗日战争的胜利,在这支征讨大军里有多员当年沙场的宿将,而明军的统军将领杨镐是个文官,在朝鲜战争中他身为主帅曾经临阵脱逃。同时,明朝军队中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器,而努尔哈赤此时的全部军事力量加起来不过六万,且基本上为冷兵器。

但“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战”当年辽人的感叹此时应验到了明军身上。后金的军事指导思想是不管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万历四十七年的萨尔浒大战的结局是明军四路征讨大军三路全军覆没,而主帅杨镐则继续象当年在朝鲜一样,逃之夭夭。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