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大雪满弓刀文集 > 中国历代豪言壮语系列之--阮籍

中国历代豪言壮语系列之--阮籍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所有的一切一切,构成了一个人物饱满,性情诙谐的阮籍形象,似乎稍有丑角的模样,而史书却记载“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晋书,阮籍传),可以说占尽了魏晋时期士大夫的诸多特征。这样一个人,又如何能不让人大书特书呢?

很多年前,我读过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书中插页上的一句话令我终身难忘,那就就是: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这句诗是胡适诗与梦中的一句)。余先生的文字恐怕是我终身所无法企及的高度,但一个王朝的背影以及抱恨山西多少年来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包括他写阮籍的那篇遥远的绝响。

阮籍是醉过的,也是爱过的,这一点我坚信不疑,而从那个遥远时代所传来的绝响,正渐行渐近,带我走入一个充满梦想与光荣的历史时代。

使我感兴趣的是“坚子”这个称谓。

在此之前,我对于阮籍的了解真正可以称的上是一知半解。

而之前的印象仅仅是读宋人洪迈的容斋随笔里一则名为三竖子的笔记。文中大约说阮籍尝登临广武山(在今河南荥阳,是楚汉相争的重要战场,附近有鸿沟)俯瞰楚汉故战场而喟然长叹道:“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原本在我的中国历代豪言壮语系列中是没有计划写入阮籍的。因为我所有的情感几乎都被那些捐躯沙场、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所吸引,从李牧、霍去病而至左宗棠、曾国藩;从陈胜、吴广而至李自成、洪秀全,这些成功或者是失败了的英雄们的豪情逸志、壮怀激烈往往会使我沉湎于中而忽略了那些书林隐逸处的清玄高雅之士。更何况,阮籍长久以来在我的印象中不过是一个放荡不羁、不拘于世俗与礼法的方外之人,诙谐之士。对他最深的了解则来自于那个“青眼有加”的成语。却从来没有想到过去走近一下这个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的人物,去领略他的胸襟与豪迈,而当我真正的试图想去了解时,却越来越深地感觉到他的思想可能是我永远也无法企及的。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汉字也堪称是奇瑰。几千年来,无数的文人穷毕生之精力游戏于其间,以至于简单的方块字由此而派生出了众多的涵义。比如说我曾见到有人总结从古至今关于我的自称就有上百种之多,这足以令一个不了解中国文化而又想学习汉字的外籍人士呕血。但汉字的更伟大意义却在于她能用最短的篇幅表达最深远的含义:一部孙子兵法不过八百字,一部老子总共五千言,就连被称为包罗万象、涵盖人类所有秘密的周易篇幅也并不长。但数千年来的文人与学者穷毕生以至数代不断地研究,能称的上真正读懂她们的人都少之又少,更谈不上理解与应用她们了。所以,这值得每一位炎黄子孙与每一个热爱汉字的人所自豪。

不过,这些题外话其实并不影响我们对于“竖子”一词的理解。竖,是童子,细小的意思,竖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小子——这显然是一句骂人的话。可要比起现代人奇绝瑰丽的国骂来说还是显得逊色太多:鲁迅总结的国骂是“他妈的”老舍先生的牛天赐传里天赐一听到四虎子从嘴里骂出这三个字来就欣佩不已,觉得听到了人生的真谛。水浒传里骂人的词是花和尚鲁智深的“鸟(音应为屌)人”西游记里悟空骂悟能是“夯货”三国演义里张飞骂吕布是“三姓家奴”众人骂曹操是“奸贼”红楼梦里我印象最深的是被淋了一身大粪的贾瑞以及那个我弄了半天也查不出读什么音的“肏(音操)”但这些骂人的话加在一起恐怕都比不上现代汉语里一个“操”字所能表达的骂意深远。

当然,古人讲究的是“非礼勿言”(论语,颜渊),脏话肯定是有的,但那不是士大夫与读书人所为。因为士大夫阶层连小说这样的文艺作品都认为是登不上大雅之堂,更不用说是骂人的脏话了。但士大夫就不骂人,情急了就不想“操”一下对方的先人或者是对方本人?这恐怕是也是不合人情的,所以,竖子这个词总是会在忍无可忍,急需一骂时呼之而出的。

鸿门宴上项羽不听范增的建议而放走了刘邦,范增大怒道:“竖子不足与谋”这句话有人认为是在骂项庄,因为他舞了半天剑也不能把沛公怎么样,但我觉得以范增“亚父”的身份以及这老头子的脾气来看,他就是骂项羽也是骂的出的。毛遂当年为激怒楚王说白起是竖子,韩信与黥布谋反时刘邦召集手下的将军们商议,将军们的回答是,马上发兵,活埋了那小子(坑竖子耳)。洪迈在三竖子里认为,如果白起、韩信、黥布三人都是竖子的话,那天下恐怕就没有谁能称的上是英雄了。所以,刘邦在听到坑竖子耳这句话时会默不作声,陈平则旗帜鲜明地认为这些话只不过是自欺欺人。但不管怎么说,这些故事为原来可能是枯燥的历史增加了许多趣味性与可读性,同时,也为“竖子”一词提供了很多的诠释,当然,还有争论——因为无独有偶,在1700年前的广武山上,阮籍面对当年楚汉相争的旧战场,也发出了相关的评论:“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共著咏怀诗八十二首,这是其中的一首。刘勰的文心雕龙中评价阮籍说:“阮旨遥深”意思是讲阮籍的诗立意深长,再一进步的说由于阮籍的诗用典隐晦,而且追求“得意忘言”所以显的晦涩难懂,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许就指的是阮诗。

需要解释的是“得意忘言”并非指的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得意忘形”这是魏晋时期所追求的一种文学表达方式,指文章或诗追求以立意为主,而不注重文字上的表白。阮籍是魏晋时期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中国后代诗歌影响甚深。盛唐时期的大诗人李白杜甫等人的诗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阮诗的影响。当然,在追求“只可意会”的境界上,李商隐似乎做的更杰出一些,他的诗一如阮籍:用典隐晦,很多令人难懂,其中“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至今让人不知所指,千百年来争论不已。

不过,在1700年前的这个夜晚,是什么让阮籍夜中无法入睡,而要将心事付于瑶琴呢?是因为曲高而和寡,知音难觅?还是因为孤鸿与翔鸟的鸣叫使他想起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的民生之艰难?又或者他是在为自己的命运以及动荡不安时局下国家的前途而担心?

这一切或许只有明月与清风可以知晓。不过,诗人的这种心态与先前在广武山上那个指点江山、粪土当时、当世英雄的狂放不羁的阮籍相差太远,这也许便是像迷一样的阮籍所带给我的最大的兴趣。

阮籍本人的传奇色彩也相对的浓厚一些。比如说他对待人惯用青白眼,对喜欢的人就给与青眼,对不喜欢的人就加以白眼。同时他又不评论人的长短,且嗜酒如命,被称为酒仙,曾经大醉六十余天,让大权在握的司马昭对他也无可奈何,他因为酒而求官,因为酒醉卧卖酒妇身侧而妇人的丈夫不怀疑他。阮籍善琴,才华横溢,曾醉醒后挥笔立就司马炎加九锡的劝进表,而且不改一字,他登车出行,至无路可走时就放声大哭,他看不起小人钟会(三国演义里的那个)的为人,但却能巧妙地不给钟会以加罪他的借口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