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大汉天子文集 > 有关事件集的哲学

有关事件集的哲学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赖床时,人的意识是一片空蒙的,他的一晚所经历的体验就只有梦境,而在梦境里,他是没有主我意识的,他日常里的那个自我并不能够主导他的梦境,所以他在经历了一晚的潜意识精神状态后,睡醒时的那一秒还是处于无我的状态。在这一秒里让人去赖床的并不是他的身体的劳累,而正是某种灭苦了的超脱感受——无我状态的美妙!就那么的一秒,在他醒来后,他就立即发现自己又回复了自我感觉,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存在,于是人世间名利场和七情六欲的绪种烦恼根就被调动了起来,他立即感觉到了一种苦楚,这种痛苦也许并不是很明显的让他自我去感知,但是他的自我这时却是希望自己能够再睡下去,再睡下去!以致于总有智者会意识到——就让我永远沉睡了吧,那就得永远的解脱了。我们还可以看到有一个更有趣的现象,婴儿更容易嗜睡!我们说他们的身体比较容易疲累,倒不如说是他们比大人们更乐于沉浸在了无我的梦境中去感受那种无苦的美妙解脱感觉!

根据“集”的思想,每一个人都是一个集,而且必定不能够存在只自我存在的孤独状态,他甚至努力建立自我意识去封闭起自己的心灵事件,也不能够保证他就存在一个真正封闭的灵魂。

在佛法中人的存在被看作是五蕴的存在,也叫五受阴,包括指人具有质能活动能力的色受阴,和人具有精神能力的四无色阴——受受阴(人具有的对幸福的感受能力);想受阴(人具有的记忆流与意识印象能力);行受阴(人具有的逻辑思维能力);识受阴(人具有的认知能力)。人就是通过了眼耳鼻舌身意六入处与外界发生了联系,然后引起人的五蕴变动,从而产生了苦受与乐受或不苦不乐受这三种感受。因为在佛法眼里的世界是一个尽是无常的世界,它空无且变幻不定!而人也是尽是处于非我的状态,似乎每一秒都是在受缘起境灭的信息玩弄。是故佛法提出了灭苦之道,称之为:“常作无常观、无我想、无念处”然后才能证道。

有些后世法师就据此提出了以禅修打坐的方式来进行所谓的常作无常观、无我想的学佛法门。

以“集”的思想去看,人的这个集被后世法师们都错解释成了一个残缺的破漏的集了。所以们必须先要清楚明析地描述出人的这个集的完整意义性来。

从一个人的自体来看它是一个集,这个集包括了三个层次,自上而下处于最顶点的有一个由自我构成的本我,这个本我是处于社会意义上的,而且是处于三个我中的主控地位形成的主我,以逻辑思维为主要意识。也称自我。还有一个叫潜我,是主导梦境的潜意识层次的我,以潜意识、隐喻思维为主,主要收藏一些心理被负累后的压抑性意识。而还有一个处于最大层面的隐我,这个我是三个我的基础,而且还是三个我建筑时的起岸。这三个我构成一个人的自体的集,(这在诺亚里,我有详细的论述)而一个人的自我也是由一个集构成的,人的所谓自我也包括三个我的存在,一个是来自过去的,被保持了记忆印象成型的“去我”还有一个是展望未来或因现在即时缘起产生的未来趋势出现在了幻想能力中的、幸福感受中的“未我”再有一个我就是即时点上的这个“此我”了。去我和未我都叫“彼我”

所有的人似乎都是有着共同的思维的,而且每个人都在和别人有着所谓的心灵感应“我”瞬时出现的某种想法总会被某些人也同时的产生,而在我的所有的想法中,有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那个封闭着的自我自己思想起的,而是因为事件集的到来引起纠结,从而别人在瞬时出现的某种想法,其实我也感知到了,并且错把别人的这些想法也错意识成了是自己的想法。

有关“我”的实相就是这样的了。非我才是实相!而所谓的自我,我所坚持认为是自己,只是缘于错觉的认识——认为自己的精神意识是被封闭的灵魂,没人可以真正的了解我的心灵,所以我被所谓的孤独感觉欺骗了。其实“我”属于一个事件集中,而且每一秒的“我”都在某一全事件集里,我是他、他是我、我是所有人、所有人也都是我。这种仅仅是最正常的联系却被“自我意识”主控了精神后隐藏了起来,成为了有关心灵感应特异功能的神秘事件。其实,实相就是这样。人的心灵普遍的在发生着感应,而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有一个能够彻底封闭和独立的灵魂!

我也曾经迷惑过,比如说:人类为什么要进化出自我意识?而选择将自己独立出来完成封闭的孤独灵魂感觉的?这真的是很难理解!曾经拥有的普遍心灵感觉与“我”、“他”不分、共同为我为他的意识状态为什么要被进化选择作隐藏状态?

我思考后认识到,这也许和人类对幸福的感受能力有关!在我这儿有一个口口相传的传说,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的古人是不会死的,他们就象蛇一样会蜕皮(也许古人们认为蛇因为有蜕皮再生的本领,是故不会死!人类的始祖母女娲就被传说成了是人首蛇身的形状)但是,人在活了九百九十九岁后开始蜕皮再生时却要经受非常巨大的痛苦,因为每当人蜕皮到了眼睛的位置时,人就痛苦得生不如死!于是终于有一天,人再也无法忍受这种巨大的痛苦了,他们就向神祷告:“我宁愿只活一百岁死去!也不愿再忍受长生不死而蜕皮带来的最大痛苦了。”于是神满足了人的愿望,人就不能够再长生不老了。

这个神话很有意思的说明,人类是种多么脆弱的动物!他因为有了一种对幸福的感受能力,特别是有了对痛苦的巨大感受能力之后,在他感觉到痛苦时,他甚至选择死去也不愿继续痛苦下去。所以佛教看出了人生就是苦,这是很智慧的!而佛法提出灭苦之道,也是很伟大的。我们可以从许多的影视镜头里看到,每当剧情在描述有关通灵事件时,那个所谓的通灵者都是显得非常痛苦的,夸张点的甚至会全身发抖和抽搐甚至昏厥。虽然神话和影视作品都不被人们看作是正当的论证材料,但是对于那些宣称有通灵能力并且体验过通灵事件的人来说,通灵还真的是一件很很痛苦的事!我们也可以这样想的,假设人还没有自我意识出现,他不知道还有一个自我存在,这时的状态就是“我不是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也许在人类古老的时候曾经出现过,而且还是一种常态!这时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是我,而这种心灵融合程度就象现在的通灵者那样,他们可以彼此感应到内心的痛苦,于是,实际上这时的人类是不会有一天是感觉到幸福的!因为在每一天里,必定会至少有一个人是处于痛苦的状态的,而很不幸的是,任何一个人的痛苦都会感染到所有的人去感受,而我们从日常经验中已经得知——人们对快乐的感受总是短暂的,而痛苦的感受则能够保持非常长久!所以人类是不可能选择人人都痛苦的状态作生存模式的,于是发展出自我意识,以孤独封闭起自己的心灵就成了最迫切的进化动力了。所以说,人们之所以错误地认为心灵感应是种特异功能,完全是出于保护自己,而建立自我意识也是出于此种原因,自我意识的存在就是为了封闭自己心灵的,阻止别人的苦受或乐受不经自己同意就干扰和摧毁我。很讽刺的是,人类因此发展出了语言和文字能力用以精致和细微化自己的意识能力,以此加固自己的自我意识,并且创造了社会组织形式,进化出逻辑思维模式,然而意识的这种精致与细分化能力却也同时将人们的痛苦感受能力也大大地增强了!人们在拥有了自我之后,不但是没有灭苦,而且是更加剧了痛苦。这似乎只是一种失败的进化!原始人痛苦时就会大哭,他们没有文字语言去说明得更详细点有关自己痛苦的感受,然而到了近代,一个有关痛苦的说明的词语已经不足以去表达了,一个人痛苦时,可能是不再用哭泣去表达了,而是可以写成一部小说!痛苦就是这样,你越是简单的去处置就越是陷入无明的痛苦中,若你不知道自己痛苦的是什么东西!这恐怕就似那个神话传说那样了,倒宁可死去也不想要这样的痛苦生着。但是当你知道了自己的痛苦是什么后,你想熄灭了这痛苦,你用了更多的意识表达能力去越是细微地刻画出自己的痛苦,那痛苦就更加痛苦。灭苦的办法在心理学上曾经解释成心理疏导和减压泄愤的办法,似乎心理就是这样——我们把那被称之为痛苦的东西看作成是一种积压着的执着的东西,是一团乱麻的东西,然后我们通过把它张开、理顺、象水流那样排泄出了体外,然后我就没有痛苦了。这个方法确实有效也有用,然而却只是种错觉和误解。

而以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来看,人也是处于环境的某个集中的,而且这些集不止一个的圈套住人,还一个接着一个的环环相扣,这使得人这集在社会生活中变得了非常的复杂,特别是某个事件的到来,对于个人看去,好似只是自己一厢情愿后意志行为所发生的独立事件,实际上却总是在社会环境事件集之中,总是有好几个集共同作秀后才产生了的最终结果。

我们设想每个集都似个泡泡那样裹拥着,那么吹得最大的那个泡泡就是那个最终要破灭的那个泡泡,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认为处于自己个体位置观想到的某一个事件的发生其实都是一个泡泡的幻灭。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定义事件——每件事情的到来都是一个事件集和许多事件集发生泡泡后产生的灭幻。这个定义已经与佛法最接近了,也最接近实相。

由此,我们再去解释这个世界为什么是个征兆的世界?因为每一件事都是一个集,并且被许多事件集包含着,所以任何一件事到来时都会对所有处于这个集内的人或事产生干涉作用,从而使得处于这个集内的或集外的人或事都或多或少的产生扰动,而最被这个集事件产生最大决定性作用效果的人就叫“事件中人”意思就是指那个正在经历发生着事情的那个人。而还有更多的人是叫做“事件外人”他们似乎只是处于观感状态,实际上他们也是事件中人,只是他们没有成为这个集事件的最大受害者或最大受益人,是故错觉以为自己就是事件外之人,实际上他也在同一时间内或早在时间之前就已经产生了波动作用性,已经形成所谓的征兆或天机的形式表露出了自己的被事件扰动性。关于天机出现的时间性问题可以这样解释:为什么会有预兆出现?因为某一事件集暴发时,它的源点可能是在非常遥远的一个时空点上,类似所谓的蝴蝶效应。所以当这个事件集通过一系列的事件集波动到某个最终的事件中人时,其他的所谓事件外人其实早就已经被波动性干涉到了,而他们处于事件中人被事件集波动到的前面,是故就成为了所谓的通灵者或征兆人,相应的那个通灵者或征兆人所处的集都可能显示出所谓的预兆天机功能。而这一切都因为事件集具有的相似性使得彼此可以解读,而解读方法则是具有隐喻性,非逻辑线性。

苦也是个集。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弄明白佛法的真正意义,也才能灭苦。在解释这苦之集前,我想先讲个平常的例子,就拿我们每天的睡眠来说。

每一个人应该都有过一种美妙的体验,那就是赖床!一个人不愿意醒过来,想继续睡下去,这种情况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件了的,然而有人曾经想过吗?是否会有那么的一秒里,你竟然希望自己一直睡下去,再也不醒来了。仔细分析这个事件中的苦乐关系集能够让我们想明白许多人生真谛。其实类似的体验还有很多,似醉酒体验、濒死体验、甚至吸毒、精神失常的幻觉体验,这些体验的一个共通之处就是叫做“无意识体验”这些体验总是显现出一种巨大的似是幸福的感觉,总是能够使得人能够超脱于痛苦之上,似乎说明了人类的痛苦根源其实就是“我思故我苦”!人的自我意识正是人的痛苦之源。而在得到这些无意识感觉的体验后,人们就获得了某种解脱的感觉,似乎又在说明,人们要想达到灭苦就只有体验到“无我”的境界。

这涉及到有关痛苦的根源的问题,上面说的心理学办法都只是一时之法,叫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那你就得不断的去痛苦然后不断的去灭,到了最后,这种灭苦的办法反而也成为了一件苦恼不堪之事了的。所以说,关于灭苦之道,佛教才是伟大的集成者,它的法理所教灭苦之道是从痛苦的根源入手,修得觉正智慧后才真正的算是从苦的根源上灭了,从此之后就不用再去反复的灭了。

那么什么才是痛苦的根源?佛教说人要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恶行路,本身就是最大的痛苦事!为什么这样说呢!想一想就明白了的,人为了自我(请注意我的这个自我的概念不是指自私利己的单面的自我,这个自我概念在许多佛子中总是错以为就是自私的自己。)而奔波劳碌了一生,这就叫“终生只恨聚无多”结果终是有一日两眼一闭就西游了,所有在世间的名啊利啊真的是一点都带不走,而为了什么呀?要如此劳苦一生,结果一切都空了,这就叫“待到多时眼闭了”所以佛教我们说空门法,讲的就是要人们认识到人生的最大痛苦是空无,是由在世间的贪执痴领念着名利场浑浑沌沌地过了不知觉醒的无明的一生,到头来终是死去成了空。是故佛教认识到了这个痛苦的根源后,创立了西方净土界,让死后的人们有个继续往生的天国去处,而宣扬佛法僧三宝,告戒世人要了却烦恼根,从死后的最终极的关怀上去引导世人们处于在世时就能够灭了苦。学了佛后,参得了正果——就是有了这些的佛法认识后,从而达到了一种禅境人生,不再去为人生的各种得失再去斤斤计较和患得患失,而是念一声南无阿尔徒佛,求得菩提心,入了三觉道,不再来轮回。

4、灭苦能成为种技能吗

人有六根识,人就有六痛。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感官能够产生出六痛,成为苦的六入处。不过人们一般都以为痛苦只是种心理压力,似乎所有的意识感觉都只是大脑的一种功能,比如给人身体打麻药、或吃兴奋济都能够消除人的痛苦。甚至还有了许多僵尸的传说,人似乎只要切断了一些有关记忆痛苦感觉的神经与大脑的联系,然后就可以完全灭苦了!如果让你选择灭苦后成为僵尸!你还会选择去灭苦吗?若只是为了自修利己的目的去修炼佛法进行灭苦,恐怕这修炼之人最终就只是能够成为僵尸,而不是成佛了的。

在这里,我们很有必要仔细地去剖析有关人类痛苦的根源和它的主体。而我所使用的分析方法也必定是“集”的思想。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