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新纳粹佛学之《灭苦之道》5
)作者在此处又承认有地狱的佛法事了?!
老是生命的末期,各种生命衰竭的现象逐渐呈现。死则是这一期生命现象的终结。
从无明到老死这十二项缘生法,是生命活动中十二种必然经历的状态。)
令我注意的只是其中一段话(一些有濒死经验的人就能证明,他们甚至还来不及意会到自己已经死亡,马上就已招揽新的五受阴而漂浮半空俯视自己‘以前’的尸身了。,所以不要以为自杀能够一了百了。)这段话我确实无法理解!意义是不赞成自杀,这我能理解。只是作者把濒死当做已经死亡,而又用新的五受阴说法来解释让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生存的条件既已具备,不想再生都不行)意思是说人只要没灭苦,死都死不成么?这段话中最令我困惑的是一个新词语“新的五受阴”!我们知道五受阴是指色受阴和四无色阴,指的就是人的质能和精神活动能力。而作者说的“新的五受阴”是指鬼魂么?承认人死后还会有新的质能和精神活动么?呵呵!作者可是灭神论者的。
评灭苦之道——苦圣谛八 苦
在这一篇的开头里,作者真是旗帜鲜明地表述了自己的主张:(佛法并非教导人们如何能得心应手地处理琐碎的杂务,诸如感情纠纷或财务困难等等,佛法的目的在于究竟解决生命一切困扰、苦恼的根源。这是有心认识佛法的人,首先必须明白的重大前题,否则就会忙著‘庄严净土、成熟众生’出了家却整天为信徒消灾、作信徒生活困扰的咨商、办慈善事业、呼吁环保、还要去修世间学位的学分,浑然不知出家的真义。
三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何谓爱?
三爱----欲爱,对五欲功德的爱着,也就是对人、事、物等外在境界的爱着。色爱,对自己色身的爱着。无色爱,对自己感情、观念等受、想、行、识的爱着。
四取----欲取、见取、戒取、我取。取是执取,一种不肯妥协的坚持。欲取:执取五欲功德,也就是对外在境界的执取,凡是寻求对感官直接刺激的满足,乃至实际付诸行动去争取眼欲看、耳欲听、鼻欲嗅、舌欲尝、身欲触的满足,都属欲取。
见取:对见解、看法的执取,它执取的不是外在的事物,而是自己内心所设定的一些概念:
)当然他还是习惯于拿契经 五阴诵中的一段话来断章取义。
作者所认为的出家意义是什么呢?无非就是不理世事!专心一意只修自己去灭苦。真是用心毒苦!相信了他的教诲者恐怕也只能是个彻头彻尾的自私利已主义者了的,可能还会狡辩:“只有通过自已提升了,做好了,然后才能达到有能力去利他”(只要人们还爱着生命、爱着五受阴、爱着六入处,就不免致力于改善生活,改善五受阴、六入处的处境。于是造成生命一再的延续,而得不断地承受生命、承受五受阴、六入处所带来的痛苦!)佛法中的大爱小爱都被作者批判成了罪恶!传统佛法所说的轮回源动力是出自于人的贪执,特别是对繁荣富贵的留恋,是故劝人识得四大皆空法,认识到名利在生死后终是空,从而能解脱自己。然而作者象患上偏激狂那样对所有佛法的传统意义都来了个全盘否定。人们的贪生之小爱与我佛广渡世生相的大爱都被视为了非法!(如今许多佛教中的法师、学者认为学习佛法可以帮助人们圆满生命,他们颂扬生命美好的光明面:慈悲、爱与超越时空的永恒自性;他们强调修习佛法使人活得丰足、死得祥和,乃至能够疗治内心的哀伤创痛。虽然这些看法帮助人们找到能够乐观面对生命的理由,让人们得到鼓舞与欢喜,但它们与佛陀的教导恰恰相反!正法明白指示生命本身就是痛苦的发源地、制造者,理由是很现实的----生命无常。)
我佛说生即苦,而作者又理解成思即苦,这样都还没偏离佛意,而我佛说众生苦,所以佛法慈悲要救渡众世生,而作者倒好,开始来了个扭曲成“只有自己明白了灭苦之道才能自己禅修得果证”我佛说众生皆苦的原因是不明白四大皆空,终究一生去追名逐利,到头死去还是一场空!是故设立了转世轮盘、十作层地狱以警戒世人,立大宏愿化出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土以给人去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作者倒好,所作正法正到了说成佛陀不在西方也不在人心里,就只在菩提树下!佛说五受阴以明示苦的一系列动作过程,作者就解释成了五受阴即是苦,佛说人是受五受阴的苦(人是主体),作者就说成是五受阴才是主体,根本没有人。
作者终于抄家底了!(这是非常彻底的无常观,过去、未来色(受、想、行、识)无常,况现在色!生命只是一连串无常、苦、无我的变易现象,既没有一个清净的自性源头,也没有极乐的归宿或圆满的佛果;当下,自然没有所谓的本质!没有实质的起源,也没有实质的结果,其间刹那刹那都在变易的过程当然更没有实质可言了。感官带来的苦痛与行善、造恶无关,不会因为某人是善人感官就专门提供喜讯以资鼓励;也不因某人是恶人感官就特别拣选噩耗予以报应,它们只是在因缘条件下不由自己地承受各式各样的刺激。但凡在乎感官所接收的讯息,就是无条件地对痛苦开大门迎接。)
(当知,在长劫的生死轮回中是没有幸运可言的,众生轮转于五趣之中,经常成为地狱、饿鬼、畜生道的常客,遭受着惨绝人寰的苦楚,苦,是圣谛、是真理、是生命的真相、是普世的法则。只要有生命存在之处,苦恼便如影随形,苦圣谛的真理也就无所不在。生命本身即是苦!只要还有生命存在,行善、消灾、祈福、财大势大、神通广大、往生极乐乃至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通通没用、通通躲不开苦。体会五受阴、六入处、缘生法无常、苦、无我的正知正见,才是修学佛法的先决要务。
戒取:对禁忌、迷信的执取,也称为戒禁取。诸如此类因与果没有实际关联的信仰,都可称为戒禁取。
我取:对自我意识的执取。爱尚仅只是保留在内心的恋着,取则是种主动的、积极进取的坚持力量。众生对取的坚持,正是延续无常、苦、无我的生命现象的动力,令众生在喜怒哀乐、忧悲恼苦中翻滚、轮转,永无止期。
何谓有?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有是存在、具备的意思,生命的存在必须具备三种不可或缺的条件:生存环境、身体机能及精神作用。三项条件一应俱全,生命现象便不容异议地存在于世间了。
何谓生?生是一期生命的开端、一生经历的肇始。
何谓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