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元妮上闪耀的人光芒
正如歌曲心太软中所唱的那样——“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独自一个人流泪到天亮,你无怨无悔地爱着那个人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舍姐姐救弟弟,不是她的错;爱人复员后因为她留在唐山在地震中丧生,同样也不是她的错。然而,面对命运强加给她的一个个“错”面对他人的误解误读、责难非难,她不推脱,不逃避,而是委曲求全、忍辱负重,将所有责任揽于一身,并竭尽全力,逐一“买单”
亲情似刀,既可以帮你披荆斩棘,亦可以让你遍体鳞伤
三
擦抹着难以抑制的泪水,经受着内心狂涛般的激荡,看完唐山大地震后,盘点泪水之后的感动,一个大写的人的形象矗立在心灵的上空——元妮,这个倔强、朴实、坚忍、博爱的主人公,在痛苦与磨难的雕琢下,闪射出熠熠光彩。
一
死神面前,儿子与女儿只能救其一的严酷现实,对任何人都是一次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抉择。在万般无奈之下,元妮选择了“救弟弟”这个无可厚非的选择让她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按理说,儿子的命是用女儿换来的,当母亲的自然会寄予他加倍的期望。但当儿子在高考前当了“逃兵”后,尽管有些失望,但元妮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苛求与责怪。只是当儿子说出“当年你还不如救我姐”时,她毫不客气地给了儿子一巴掌——也许儿子并没有意识到,他随口说出的一句话却碰到了母亲心中那块要命的伤。
令人欣慰的是,儿子并没有辜负元妮的期待,不仅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而且在汶川发生地震后,第一时间奔赴灾区,以残疾之躯勇敢地承担起了自己的社会责任。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看来的确如此,正是在元妮的言传身教之下,没有挤上高考“独木桥”的儿子,人生之路却越走越宽。这让我想到,当年杜鲁门当选总统后,有人向他的母亲祝贺:“您有这样的儿子,一定十分自豪!”老太太回答:“是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同样让我骄傲。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
都是亲生的骨肉,不管身居何处,不管贫贱富贵,在母亲面前,他只有一种身份——孩子。经历了生死离别的元妮,比常人更懂得生的宝贵与死的无奈。
与生命相比,一切功名利禄都是过眼烟云
二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面对女儿长达32年的怨恨,她一并默认,并以有悖于常理的下跪方式期求得女儿的谅解与宽宥。在元妮看来,只要女儿活着,一切一切的苦痛都已无所谓;只要女儿能够解开心中的结,再大的苦,再多的委屈,她都能够含泪咽下。
对儿女如此,对其他亲人亦如此。地震后,婆婆以种种理由要把孙子带回老家抚养。此时的元妮,刚刚经历了失去亲人的悲痛,又面临着与儿子的骨肉分离。为达到目的,婆婆使出杀手锏——把元妮丈夫的死因全部推到她身上时。她没有解释,没有推脱,而是忙不迭地连声道歉,希望以委曲求全的方式将儿子留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