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如果成了,还能不欢天喜地大吃大喝,痛快数着香油钱吗?
仁义、仁慈是他们为自己取的花名噢,不,道号。
“乌龙观”是他们为那位于镇外,一幢荒废多年的无主破庙所取的观名。
仁义不义,专爱动歪脑筋,千方百计地要从香客身上榨出油水。
仁慈不慈,观前若有乞丐上门讨饭,二话不多说,拿棍子赶跑。
那是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
那是一个挣钱不易的年代。
虽说挣钱不易,却还是有脑筋动得快的,趁着乱,成了富甲一方的人物。
譬如乌龙道观,譬如仁义、仁慈这两位道家师兄弟。
他二人原来一个是卖膏葯、走江湖,功夫底子还不错的江湖郎中,一个是从军营里脱逃的小兵,巧合地在乌龙镇遇上,并且一拍即合,决定合作。
但不知是两人正逢转运,还是生来就是注定吃这行饭的,总之,在经过了仁义的“真武大帝显灵赐丹疗痼疾”及“真人座前龟蛇吐圣水克抵祝融”的几番弄玄作怪后,这间残破多年的破庙竟能在几年后,靠着香客们源源不绝的奉献,不断增修改建,成了一座碧丽辉煌的道观。
道观重建带来了更多的信徒,更旺的香火,甚至让乌龙观跻身为国内新近崛起的知名宝刹之一,就连原是没没无闻的乌龙镇亦被连带炒热,成了宗教旅游胜地。
因为他们的梦想都一样,都只是想要钱而已。
而在这样的乱世里。做什么是最容易赚到钱的呢?
辈识达成,那就是开一间道观。
世道愈乱世人心愈慌,也就愈需要来自于神明的安抚力量,开一间道观,先搞几个神迹显灵,炒热了香火,以口碑方式招徕香客。
如果不成,顶多是脚底抹油,开溜走人,到别的地方另起炉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