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
小宛躲在人群后东张西望,每走一步路都提心吊胆,不知道什么时候若梅英的鬼魂会忽然跑出来闹场。忽然远远地看到张之也背着相机也凑热闹来了,倒有些高兴,忙向他招手。
张之也一路挤过来,也不拍照了,只跑前跑后地照顾小宛,又防着人撞到她,又怕她累了渴了,俨然以护花使者自居。水溶看在眼里,暗暗留心,只苦于身为领导,要主持大局,没时间细问女儿。
“您在乡下出了什么事儿?”小宛想起张之也的话“您后来为什么自愿做自梳女?”
“我不想说,我不想说”赵嬷嬷忽然叫起来“是报应,都是报应!”她神经质地抓住小宛的手“小宛,如果有一天我突然死了,也是报应,就像胡伯一样,是我自作孽,和谁都没关系,没关系。”
她哭得如此凄厉,让小宛不寒而栗起来,不知道该如何安慰这位看着自己长大的年过半百的老嬷嬷。许久,她又小心翼翼地开口:“那么,胡伯,他打过若梅英吗?”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赵嬷嬷又哭起来,歇斯底里“不要再问了,若梅英死得惨,死得好惨啊。”
“梅英是怎么死的?”小宛步步紧逼。
小宛笑一笑,反问:“您找我有事儿?”
“那天,你提到若梅英。”赵嬷嬷紧盯着她“胡伯死前,一直在喊‘她回来了’。”
小宛警惕起来,不说话,只戒备地注视着会计嬷嬷,暗自猜测来意。
赵嬷嬷仿佛禁不住那样晶光灿烂的一双眸子的直视,别过头去,轻轻说:“我们能看见的,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嬷嬷连连后退:“我不知道,别问我,别问我。武斗,太乱了,听说她被关在小楼里,后来就从十三层楼上跳下来,血溅得几尺高,喷了胡伯一身一脸,胡伯就瞎了,是报应,都是报应”忆起那惨烈的一幕让赵嬷嬷心胆俱寒,终于,又像七月十四开箱那天一样,她蓦地哀叫一声,转身跑了。
小宛忍不住颤栗。造反,武斗,关押,跳楼这些事都离她太远了,那个时代的扭曲的人性,是她永远也不可能理解的。那么非人性的斗争,那么混乱而残忍的故事,真相湮没在血泊里,就是亲眼见到的人也说不清是非,何况耳闻?但是终于有一件事弄清楚了,就是胡伯同若梅英的恩怨,结于“文革”那么,梅英是来报仇来了,是吗?
可是,那次坠楼,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胡伯把她关进小楼之后,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事?而赵嬷嬷,又为什么会去做了“自梳女”?
这一切,都只有慢慢地追根寻底了。
第二天是胡伯追悼会,剧团放假半日,集体往殡仪馆吊唁。
见的,瞎子看不见;瞎子看到的东西,我们也看不到。”她长长叹息“但是,我知道她是谁。”
小宛大惊:“你是说若梅英?”
“开箱那天,我也在场的,你忘了?我没看见什么,可是,我感觉得到,她是回来了,回来报仇。”
“什么仇?”
“她死在‘文革’,死之前,我斗过她,胡伯也有份儿。”赵嬷嬷顿了顿,似乎在犹豫说与不说,半晌,才又接下去“那个时候,我才16岁,什么也不懂,人家造反闹革命,我也跟着造反,我开过若梅英的批斗会,亲手打过她鞭子。她看着我,她那双眼睛,真美,看得我心里发颤,手发软,抡不下鞭子。我只打了三鞭,就下台了,也只打过她一个人。可是,我心里一直愧,仿佛那鞭子打在我自己身上,不是,是心里。那个疼呀,治不好的后来号召上山下乡,我第一个报了名,远远地离开北京,就是为了躲开那一切。后来,后来出了那么多的事儿,我觉得是报应,是因为我打了若梅英,伤天害理,该着报应。那么美的人,那么无辜,我打她,天理不容”她蒙住脸,眼泪从指缝间流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