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再见张明
“水晶球由外而内密度逐步加大的结构使我们的观测大受影响,没办法对其中心进行原子层面的观察。所以我才会那样说。”
我叹了口气,竟然连结构都只能一知半解,想要靠它解开神的密码,这样的期待真是过分天真了。
给张明打电话的时候,我颇有点尴尬,地球人的科技文明这回出了个丑。他倒并不在意,还连连感谢我愿意把水晶球送给他带回去研究。
“纳米吗?”我问。刚才梁应物说了毫米微米,想必再往里就更小。
“是分子级的。”
“那怎么可能,分子是永恒运动的,怎可能被固定住?”
“固体金属分子的运动本来就很微弱,而水晶球最中心的那部分分子被我们所不了解的手段,把分子活动频率和范围局限在极低的程度上,形成了相当稳定的状态。”
我点了点头,又问道:“倒数第二层已经这样微小,那最后一层是什么?”
我又皱了皱眉。我当然听得出他语气中隐含的意味。不管怎么样我总是要把联系方式交出去的。
五天之后,梁应物把水晶球还到了我的手上。由他转述的分析报告令人失望。
水晶球的分子结构由外而内,就像被不可思议的巨大能量挤压过,一层比一层紧密。这种结构上的紧密度改变使水晶球的折光率也有所变化,所以在强光照射下会形成同心圆的光影。
每一层的宽度,从外层的以厘米计,到里面的以毫米计,微米计。内层的密度要比外层大,但也不是成倍成倍的翻上去,只是稍大一些,不然这个水晶球就不知有多重了。
“这么说你们除了得知其结构状态外一无所知了,不能判断这个水晶球的功能?”
“倒数第二层的圆心位置上,就只有一个分子。而这个分子密度比围着它的那圈分子更大一些。”
我看着手上的水晶球,想不到这个圆球竟然有这样精密的结构。
“可是,这还不算是彻底搞清楚结构吗?”
“既然这个水晶球结构精细到分子层面,那么制作者的手段已经远超人类现今的科技了,我们没有理由肯定,它仅到分子层面就止步。”
“你是指最中心那颗分子的原子原子核甚至更小构成都会有新的变化?”
“这话你说错了。”梁应物说。
“哦?”我心里一喜,期盼地等着梁应物说下去,不料梁应物给我的是当头一棒。
“我们并没有彻底搞清楚其结构。”
“你刚才还说”
“你知道距离中心点倒数第二层是什么数量级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