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粉墨舂秋汪精卫 > 第13章全面求和

第13章全面求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由于日本宪法上的缺点,统帅与国务是脱节的:东条英机之能独断独行,是由于人事上的手段,弥补制度上的缺点,由特旨先兼陆相,再兼参谋总长。小矶组阁本是预备役的大将,自无法援东条之例,因而要求总理大臣得列席大本营会议,为陆军所拒绝。到得缪斌来日之前,这一点终于争取到了;但虽得列席,每周召开两次的大本营会议,既无发言权,又无表决权,论地位还不如军部的一名课长;不过一个高级的旁听者而已。

因此,小矶在晋见日皇的第二天,亲访杉山元;他本来是陆相,由于与畑俊六分任本土防卫的第一、二总军司令官、晋衔元帅,并交卸陆相;推荐阿南惟几继任,尚未到职。小矶的要求是,由他兼任陆相,以便强力参与大本营的决策;同时可以事先估计,谈和的时机将会在何时来临,以便准备。

军部断然拒绝了!仍旧是现役与预备役的理由。

“这是表面的看法。”小矶的信心毫未动摇,”我有好些确实的证据,能够证明缪斌的工作是重庆所许可的。”

“过去有过好几次类似的工作,结果都证明是重庆情报机关所弄的玄虚。”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说,”对于一向与中国政府隔绝的缪斌来谈和,本人始终觉得是件不可思议的事。”

“我想,我们不必再讨论这个问题了。”米内光政问道:“各位以为如何?”

出席人都以沉默表示附议;小矶与绪方知道,在这个会议上任何争论,都是徒费唇舌,所以亦未开口。缪斌的”方案”就此胎死腹中了。

但小矶还不死心,特意在梅津身上下工夫;因为参谋总长在理论上是日皇的幕僚长,可以单独”帷幄上奏”同时参谋总长主管军令,对于停战问题处在有力的发言地位。可是梅津没有被小矶所说服。

“中国不希望日本灭亡,为了中国的防卫起见,需要日本的存在。中国希望日本在灭亡之前,与美国谋和。”

缪斌将日本比作中国的”防波堤”当然是为了防止赤色浪潮,他说:“现在如果实现中日和平的话,可以防止苏联势力的扩张。”

“你是小矶首相邀请来的,为什么先想谒见天皇呢?”

“在日本谁都不可靠。”缪斌发挥了他一向善作惊人之论的特长,”可以信赖的,只有天皇。既然本人不能直接拜见天皇陛下,希望殿下转达我所陈述的意见。”

东久迩宫稔彦当即表示,接受缪斌的要求,据情转陈日皇;当然也还要表明态度,却是十足空洞的外交词令;他说:“希望实现此种中日和平工作,而以此和平工作为基础,来结束世界大战。”

情势很明显了,内阁总理大臣亲自主持一项工作,竟至于连讨论都不讨论,即为他的阁僚所否决;这不就等于全体阁员投了他的”不信任票”?交缪斌找了来会出现这样的恶劣的副作用,真是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事。

这对小矶自是一大打击。经过多方考虑,他认为日本为要想求得和平,只剩下一个机会,就是在本土决战时,对登陆的敌人迎头痛击;让敌人知道,虽已踏上日本的本土,但有如日军在中国大陆那样,陷入泥淖,难以自拔的危险,不如讲和为妙。

这个机会要从胜利中取得;尤其重要的是,当机会来临时,要能及时捕捉。因此,小矶旧事重提,要求积极参预。

经过深切的考虑,小矶决定打最后一张牌:直接诉之日皇。

小矶是在4月2日单独晋见日皇,要求对缪斌路线赐予支持。昭和不是明治,无法作此重大的决定,他仍旧要召见陆、海、外三相后,才能答复。这一来,结果便可想而知了;当天便由木户内相转告,日本认为时机尚未成熟。据说:陆、海、外三相一致反对小矶的计划的理由,倒不是因为缪斌不够资格;而是认为中国与英美有坚强的同盟关系,若非事前与英美充分磋商,绝难单独与日本进入和平关系。日皇深以为然,所以这样答复小矶。

“实现此种中日和平工作”的具体条件,缪斌向小矶及绪方提出一个所谓”中日全面和平”方案,要点一共4项:第一,停止敌对行为,自中国撤退所有日本军队;第二,取消南京政府,承认蒋委员长对全中国的统治权;第三,满洲问题,另行交涉;第四,恢复日本与英美间的和平。

于是在3月20日召开的”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中,小矶报告了缪斌来日以后的活动,然后提出请求:以缪斌所提方案为前提,讨论日本与中国政府的和平交涉问题。

“本人很怀疑,此种工作会有什么效果?”陆相杉山元一马当先,兜头浇了冷水,”缪斌是中国政府抛弃的人物;如果中国政府真的有和平的诚意,不应该让这样的人物来居间。”

这确是一针见血之论;海相米内光政便说:“请外相表示意见。”

“关于这个问题,首相与本人并没有认真讨论过,更没有达成任何协议,所以本人不能负责。”外相重光葵接着又说:“据本人所知,缪斌并非汪政权的忠实分子;中国政府的领导阶层,亦早已将他排除在外。”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