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到狗
所谓奇迹
“奇迹”——据说是上帝扔给绝望者的一块球生圈。
胜利了,是可以找到足够关于胜利的注脚的。但我在国奥这次难得的胜利中并没有看见霍顿,因为这场胜利并不是“霍顿式”的,是李铁帮助下的李金羽充满灵气的两次“个人行为”才让中国队赢下“必须赢得的比赛”
霍顿的“机器足球”理论终于暴露出巨大缺陷——平行站位导致首先失球,整体推进“推而不进”“呼啸而来呼啸而去”的长传疾攻最终把张玉宁变成一根愚蠢的木桩。
由李铁与李金羽连袂“篡改”的进攻思路才促使们第一枚入球的产生——已经习惯在国奥中圈地带颓废地做着横横或斜传的李铁被那个荒唐的失球激怒,这一怒倒让他回忆起在辽宁队那个乱发丛生的“自由人”李铁,因此他抛弃了霍顿在左路贸然挺进,并完成一次“纯粹甲a模式”的进球。
所以,这场胜利是张引式的,不是霍顿式的。这是篡改者的胜利。
霍顿标榜的“机器足球”理论在上海的寸水中有些生锈。黄勇主罚的那个角球。如果按霍顿像背诵圣经一样不厌其烦向我们讲述的套路——李玮峰扑前点,孙继海抢中点,张玉宁抓后点,就不会有李金羽那个怪异的入球了。
记者老史们当然乐意做一个快乐的使者,正如王小波告诉我们的那个故事,他们力图做成合格的“花剌子模信使”哪怕洪水滔天,也只报喜不的优,这是最高职责。于是,全国都在“快乐着”只有少数几个(比如我)没有跟得上潮流还在一边尖酸刻薄叽叽歪歪
我不知道为什么“快乐主义”突然就泛滥起来,正像弗洛伊德在分析受虐狂一文中所阐释的那样:当一个人或一群人长期受到压抑和折磨之后,对幸福的追求就会异变为对痛苦的依赖感,灵魂已经麻木,所以以就会自欺欺人地变态为“快乐”
长期痛苦的中国足球是否就这样“快乐”起来了呢?如果这样“快乐主义”肯定就是“受虐主主”与现在有些人的怪癖一样“受虐”就是时髦。
因此“九强赛”前被人大肆鼓吹的“快乐说”蝇一种地地道道的“伪快乐”快乐是一种奢侈,我们哪有这种资格享受。现在粉墨登场的“快乐”是被篡改了本意的“快乐”
马克"吐温说:无知总比有知显得快乐。中国足球很无知。
无个性的“机器足球”废了张玉宁,个性化的李金羽救了“机器足球”两个人入球与霍顿无关。
当下半时霍顿回归了他的战术套路时,中国队沉稳了,但进球没有了。我敢说,这种打法赢得了90分钟的比赛,却可能输掉360分钟的“九强赛”
如果没有李铁的“擅离职守”与李金羽的“肆意篡改”我们会不会有那两个进球?这场胜利不是霍顿思想的胜利,而是两个“篡改者”的胜利。我不知道这究竟是国喜悦还是国奥的悲哀,也不知道两个胜利的篡改者会不会被严格要求战术纪律的霍批评?
那个现在有些“讨厌”的“批霍派”陈亦明后来的电话里说:“打得好的地方并不是霍顿的套路,按他的思路,应该是造两个1。9米的机器人当前锋。”
机器人当然不会篡改霍顿的程序,但机器人却不给我们带来胜利。这个说法有些可恶,却有可能在将来得到印证。
韩国人历来是不大快乐的,他们不想冒充“快乐”正因此他们往往也得到快乐,我敢说,他们的痛苦是被战胜“快乐”中国人的锋利武器;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的李金羽们天天作秀,摆出比实际年龄小了五岁的天真状:“只有happy,才能赢球”天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happy”真的快乐!
在众人快乐得像一只只蹦跳的青蛙的时候,阿q说:老子也快乐
篡改者的胜利
这是一次“篡改者”的胜利,因为我们只看见李金羽、李铁、张引,却看不见霍顿。
黄健翔激动地说李金的进球是“鲁梅尼格式”的,当然网友虎禅也可以说这间“罗马里奥式”的,或者“贝贝托式”的,因为李金羽并不主张用强硬手法解决问题。在门前他更像一个“机会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