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黃樓
青熒滅沒轉前山,浪附風回豈複堅。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蜇鳴露草。
捲簾推廣寂無人,窗下中啞惟楚老。
南部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這時,有第四個重要人物在蘇東坡生活中出現,就是詩僧參寥,大概是由秦觀介紹的。奇怪的是,蘇東坡在杭州的三年內,參寥住在附近一個城市,居然蘇東坡從未聽說過他,參寥為一大詩人,道德崇高,不慕虛名。他只是在遙遠之處觀察蘇東坡而心生羡慕。由現在起,參寥便成為蘇東坡一生的密友了。
在那年的中秋節,我們也許可以把蘇東坡看得更近,更清楚一些。八月十二,他得了一個孫子。中秋之夜,他微感不適,稍感寂寞。過了六天,他接到子由寫的中秋詩,他也寫了一首詩,敍述如何度的中秋節: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盡銀閥湧,亂雲脫壤如崩濤。
誰為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外水。
明朝人事隨日出,恍然一夢瑤台客。
那時,蘇東坡為整個學術界所愛戴,所尊敬,所景仰。那年九月底,在黃樓有一個盛大的集會。蘇東坡坦然談笑,輕鬆愉快,極為眾人所喜愛。只因為他深得眾望,他之被捕與審判才轟動一時。
遂令冷看世間人,昭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彈丸,角尾奕奕蒼龍幡。
今宵注眼看不見,更許螢火爭清寒。
何人職舟臨古汁,千燈夜竹魚龍變。
曲折無心逐浪花,低昂赴節隨歌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