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地缘大战略 > 第四章中国的天然边界

第四章中国的天然边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c?第三级阶梯:中部和东部

第三级阶梯在东部,包括所有沿海地区和海上岛屿,面积大约是26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7%。这里虽然是中国最富裕的区域,却被更广大的相对贫困地区所包围。

第三阶梯是中华文明的中心。今天,这里仍是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但是,在防卫方面,第三阶梯完全不能自守。东部是在安全上最脆弱的区域。在大平原上,向东奔流的黄河、淮河、长江起到了阻挡北方骑兵的作用。在这三条大河的岸边曾经有过多次南北大战,比较著名的有:三国时魏与蜀、吴的赤壁之战(长江),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淮河)、北宋与辽的澶渊之战(黄河)。长江可以容纳规模较大的水军,南方军队能够发挥习水战的优势。魏国的水军被蜀吴的联军火烧连营。南宋时期,金兵渡过长江之后,在江南水乡不能长驱直入。1130年,这支金兵北撤时,在长江的黄天荡(在今南京东北方)遭到韩世忠的伏击,大败,金兀术几乎不免。在水量较少的黄河和淮河上,水军不能抵抗骑兵南下。淝水、澶渊之战都发生在岸边。总而言之,江河的防御作用有限。

长江以北的东部地区以平原为主,从北京到长江之间没有大山,站在不高的泰山顶上就可以“一览众山小”了。从长江到珠江,虽然不是平原,军队却能够长驱直入。在20世纪,国共之间的三大战役都在淮河以北。在解放军渡过长江之前,两党就没有大的战役了。它们最激烈、最早的大战发生在东北。

有一弊就有一利。东部的开放地势使得国防很艰难,却使中国较早地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平坦的地形有利于武力扩张,权力难以均衡。所以国家统一了,其制度却是专制的。从秦始皇开始,专制制度日趋完善,对社会的控制能力一度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中国人逐渐丧失创造力,社会逐渐僵化。欧洲的统治者并非不想大权独揽,杀戮异己,只不过他们没有很好的条件。不过,宗教不受地理障碍的限制,可以穿越社会等级,因此,宗教领袖在中世纪的欧洲比国王们更为猖狂,这是中国所没有的现象。在独裁方面,中国的统治者远比欧洲的统治者更为成功,但这种成功却是中国的不幸。

蒙古族接受黄教是在俺答汗时期。这是第二阶梯的军事力量向第一阶梯扩张,而第一阶梯的精神力量向第二阶梯扩张。三世达赖喇嘛(1543-1588)应俺答汗的邀请去青海。两人在1578年相见。达赖喇嘛的尊号是俺达汗所赠。他又把尊号追认给前两世。三世又去了理塘和丽江。俺达汗去世后,他前往呼和浩特参加葬礼,不久他也去世了。三世达赖喇嘛在遗嘱中说:他“与法王八思巴心续相通,而俺答汗乃是忽必烈汗的转生”把两人的历史追溯到元朝初年。同时,他又预言“达赖喇嘛转生于成吉思汗的王族中”后来,五世达赖喇嘛评价说:“这正是(三世)达赖喇嘛的不可改易的金刚遗言。”四世达赖喇嘛传,出自合集一世—四世达赖喇嘛传,261页,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于是,喇嘛们选中了俺答汗的曾孙为第四世达赖喇嘛(1589-1616)。四世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属于“黄金家族”也是至今仅有的蒙古族达赖喇嘛。四世在1603年到了西藏。

宗喀巴是一个伟大的宗教改革者,他的两个弟子分别被追认为一世达赖和一世班禅。到四世达赖时,格鲁派仍不够强大,受到掌握政权的嘎举派的迫害。格鲁派赢得与嘎举派的权力斗争完全是因为它引入了蒙古骑兵。权力转移是在五世达赖(1617-1682)时期完成的。青藏高原成为蒙古人的角斗场。漠北蒙古的却图汗信仰嘎玛嘎举。他征服并兼并了俺达汗的土默特部。五世达赖借助蒙古的骑兵打败了噶举派。顾始汗(1582-1655)是西蒙古和硕特部的首领。清朝时,西蒙古又称厄鲁特,即明朝时的瓦剌“瓦剌”、“厄鲁特”、“卫拉特”都是oyirad的音转和异译,在蒙元时称“斡亦剌惕”、“斡亦剌”意思是“林中百姓”在12世纪时,他们居住在贝加尔湖周围的森林里。在长期演变之后,到明末清初时,瓦剌各部并为四大部,以天山南北的准噶尔部最为强大,势力最盛时到塔什干和撒马尔罕。因此,在清朝时,厄鲁特又被称为准噶尔。准噶尔是最后的蒙古游牧帝国。乾隆时平定准噶尔,统一西北。参见准噶尔史略,准噶尔史略编写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宫脇淳子:最后的游牧帝国——准噶尔部的兴亡,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顾始”(或“固始”)是“国师”的转音。和硕特是厄鲁特四部之一,另外三部是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由四世班禅主谋,两人商议后邀请固始汗入藏。这时,固始汗已经占领了青海和西康,至此他控制了全部藏区。固始汗去世后,西藏的权力由他的子孙继承。1652年,五世达赖到北京见顺治帝。达赖和格鲁派的宗教和政治地位得到清朝确认。以上有关西藏教派史的内容,除了所引书籍之外,还参考了西藏佛教发展史略,王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伯戴克(lucianopetech):元代西藏史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措如?次朗:藏传佛教噶举派史略,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牙含章:达赖喇嘛传,人民出版社,1984年。尕藏加:吐蕃佛教——宁玛派前史与密宗传承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周良霄、顾菊英:元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从乾隆年间开始,因为外敌入侵,西藏问题变得复杂了。廓尔喀攻入西藏,掠夺了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1793年,福康安领兵入藏,打退廓尔喀人并一直追击到加德满都附近。反击廓尔喀的战争是乾隆“十全武功”之一。这时,英国人已经在印度聚集了很大的势力。马嘎尔尼是到达中国的第一个英国使团。他们辩解英国没有支持廓尔喀人入侵西藏。后来在1904年,英国直接派军队从印度侵入西藏,占领了拉萨。从此英国的势力在西藏留下了。至少在当时,英国人无意吞并西藏,只是要防止俄国,保护它的殖民地皇冠印度。不过,英国人在边界上是尽可能地向外推进,留下了边界之争。在1950年代初,独立后的印度有意继承殖民宗主英国在西藏的特权,进而控制西藏。这是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的远方源头。因为“失去”了西藏,不平的印度想在边境上多得些实惠。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区域。亚洲的大多数大河发源于此,流向四方。亚洲最长的10条河是:(1)长江;(2)黄河;(3)澜沧江(湄公河);(4)黑龙江(阿穆尔河);(5)勒拿河;(6)叶尼塞河;(7)额毕河;(8)怒江(萨尔温江);(9)印度河;(10)雅鲁藏布江。额毕河的上游是额尔齐斯河,发源于新疆阿尔泰地区。三条河(勒拿、叶尼塞、额毕)流经西伯利亚,向北注入北冰洋,对人类生活的作用较小。这10条长河中有8条流经中国。除去源头在蒙古国的黑龙江,其中有7条河起源于中国,而6条的源头在青藏高原。此外,虽然恒河雅鲁藏布江(下游称普拉玛普特拉河)与恒河会合之前的长度是2900公里,而恒河全长不到2600公里。所以,恒河应该是雅鲁藏布江的支流,尽管它们会合后的长度有限。的长度进不了前10名(在幼发拉底河之后),但它对印度的生活、人类的信仰有重大影响,而且水量充沛,不可不提。恒河也发源于青藏高原,在中印边界的中国一侧,尽管在中国境内的部分很短小。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的源头都在冈仁波齐峰(海拔6656米)周围。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的源头都在唐古拉山脉南北两侧,只有黄河与另外三江的源头远一些。大江源头如此集中,青藏高原的生态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如青藏高原的河流源头一样,高原上的军队也可以向四面八方出击。吐蕃强盛时期就是如此。从外部攻入则不太容易。根据目前已知的条件判断,高原在经济方面意义不大。那里的自然环境严酷,矿产资源贫乏,或开采成本过高。高原的大多数居民把希望寄托在来世,对现世生活的要求不高。即使在青藏铁路通车之后,青藏高原的陆地交通也不能称为便利,因为乘坐火车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很高。因此,青藏高原的经济发展潜力不大。这一区域在可预见的未来很难自主发展,将长期需要援助,却是国家不得不承担的责任。第一阶梯的作用主要在国家安全上。其文化价值大多体现在藏传佛教上。

中国东部也缺少出海口。东北的图们江出海口数十公里宽,为俄国和朝鲜所有,堵塞了中国通向日本海的航线。中、俄、朝三国在那里共同建立开发区的计划已经有很多年了,但至今没有起色。这个三国交界之处本来可以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的地方,现在却缺少活力。只有在三个国家都有共同利益的时候,这样的合作才可能真正起步。东北地区的内蒙古、吉林、黑龙江需要一个出海口。朝鲜、俄国的远东地区都有很长的海岸线,有很多港口,已经超过了两国在该地区的贸易需要。至于共同开发区涉及的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则更为微妙和不稳定。在这三国之中,只有中国具有必要的资金、人力,以及巨大的消费市场。对于俄国和朝鲜,图们江口都在它们国土最偏远的角落里。因此,中国在图们江口建设一个繁荣的贸易港口和工业基地可能只是一个梦想。中国只有单干才可能,但又不具备单干的地理条件。因为缺少出海口,东北内地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中国的经济重心越来越向东南沿海移动。原来非沿海地区的一些大城市,如哈尔滨、沈阳、济南、西安、南京、武汉、成都、重庆等,在经济上的重要性已经被许多沿海城市超过。以上后四个大城市有长江航运便利,但也没有改变它们的相对下滑。这种转移在沿海各省更为明显,如沈阳被大连抢去风头,济南被青岛夺走重心,南京的生产总值被更靠近大海的苏州超过,深圳的风头也曾一度直逼广州。这种向沿海过度倾斜的经济格局对国家安全与均衡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第一阶梯的绝大部分地区高寒荒凉,生态脆弱,不适合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的补贴。在第二阶梯以及第三阶梯的西部,有许多地方的条件并不比东部沿海地区差很多。如果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启动内需,而不是完全以出口为导向,中西部必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中西部发展不仅使经济布局更加合理,也将大大改善中国的安全(包括经济安全)形势。

b?第二级阶梯:干旱的内陆

中国地形的第二级阶梯是在大兴安岭-燕山-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以西、第一级之外的区域。这一区域的面积大约有47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总面积的49%,几乎一半。第一阶梯是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第二阶梯则不同,它由几个地理单元组成,分布比较分散,从蒙古高原到云贵高原,从四川盆地到黄土高原,在西北是一连串的盆地和绿洲。它们互不连接,人文景观也千变万化。因此,第二阶梯是国境内许多海拔较高地方的总称,是突起的青藏高原向平原的过渡地带。

在第二级阶梯北部的许多地方,自然条件比第一级还要恶劣一些。这一区域的北部降水量极少或较少。中国的沙漠、沙地和戈壁基本上都在这一区域,其中有面积34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以及其他一些较大的沙漠,如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后三片沙漠在河套以西的内蒙古西部,几乎连成一片)。这些不毛之地加起来将近15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总面积的15%。黄土高原是中国开发最久,对自然剥夺最残酷的地区。这里的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黄土高原的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3?2%。各地相加,沙漠和沙漠化土地占全国总面积近30%。这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数字。恶劣自然环境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其中又有很多是近几十年政策的结果。这种愧对列祖列宗、殃及子孙的“发展”仍在继续。

第二级阶梯还包含面积26万平方公里的四川盆地。盆地底部的海拔高度只有250米,成都也不过500米。四川盆地是第二阶梯中最富庶的地区。无论从海拔高度、气候条件,还是从生活方式、文化特征来看,四川盆地都更接近东部的第三阶梯。它被列入第二阶梯是因为它四周的高山,有些是壮观的雪山。四川的居民大多不是古代巴蜀人的后裔。他们的祖先是在张献忠屠川之后从东部迁移过去的。这次移民是著名的“湖广填四川”

平均海拔高度1580米的外蒙古(今蒙古国)也属于第二阶梯。那里是游牧民族的天然牧场。蒙古征服的土地大都与第二阶梯相似,适合骑兵驰骋。他们在印度、越南等炎热的地方没有成功,甚至没有尝试。在日本、爪哇等岛国是失败的。蒙元灭亡南宋也费了很大工夫。新疆(160万平方公里)、内蒙古(110万平方公里)与西藏(120万平方公里)相连,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三个省级行政区。与它们接壤的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内陆国——哈萨克斯坦(272万平方公里)和外蒙古(157万平方公里)。这些广阔的地方显示了亚洲内陆的荒凉。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