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地缘大战略 > 第五章欧亚大陆与中国的地缘环境

第五章欧亚大陆与中国的地缘环境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围棋纵横各有19道线,这些线共有361个交叉点。因此,每步棋的选择是3的361次方(连书52个“万”字)。当然,这是理论数字,在实际博弈中不会有这么多选择,例如,没有棋手会把第一个子放在棋盘的正中间,或某一个顶角。即使如此,每一步棋的选择还是很多,棋手要经过仔细计算才会落子。地缘政治比围棋复杂得多。不仅因为变化更多,棋盘凸凹不平,有不可预测的事件,还因为玩家远远不止两个。

虽然说是“逐鹿中原”但最后真正能够控制中原地带的,大多是边缘的、甚至外来的力量。从春秋五霸的齐桓公、晋文公,经秦始皇、汉高祖,到后来的元和清,这些力量都发迹于边缘地带,在征战胜利后入主中原。历史上,没有一支出自中原的力量能够统一全国。中原只是最后的角斗场,而非积蓄“逐鹿”力量之所在。麦金德的“心脏地带”理论似乎与“逐鹿中原”不谋而合。其实,两者的力量运作方向是相反的。根据麦金德的理论,力量从中心向边缘扩张,而“逐鹿中原”则是从边缘向中心进军。边缘地带的发展方向有限(向中心运动或沿边运动),受威胁的方向也同样有限。中心地带向四面八方开放,因此是易攻难守的四战之地。脆弱的中心地带应该是边缘国家再扩张的出发点,而不可能成为一个原始出发点。

世界的“中原”是位于亚欧大陆中心的中亚。古时,活跃于中亚的游牧部落曾对南方和西方的文明构成过极其严重的威胁。这并不违反中心地带势力难以强大的假设。从公元前1000年起的几百年中,气候比现在寒冷,在游牧者的北部(包括东北和西北)人烟稀少,没有敌人。因此,他们实际上处在北方边缘地带,有广阔的后方,可攻可退。在受到中原王朝的攻击时,这些牧人可以向北或西北方退却,一直退到贝加尔湖或巴尔喀什湖一带,甚至更远。而进攻者往往因补给线过长而撤兵或失败。与围棋相比,仅有中心地带如同只占了中盘,不容易找到气眼做活,看似一大片,却没有多少势,容易被包围,更难以发展。因此,心脏地带很少孕育过大国。

这条分界线可以帮助理解哪里才是中国的“西部”避免西部开发在开始时就陷入无益的争论。中国真正的西部并不适合“大开发”那里首先需要的是生态保护,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生态保护。只要生态保护做好了,不需要额外努力,人们的生活就会得到极大改善。西部占全国面积近一半,包括新疆、西藏、青海三省区的全部,内蒙古、甘肃、四川、云南四省区的西部。但西部的人口只占全国的6%左右,还包括了兰州、成都、昆明这些位于分界线上的大城市。除四川、云南两省外,其余各省区都有严重的沙漠化、荒漠化。如果只考察新疆、西藏和青海三省区,那么,西部更是地广人稀。三省区的面积占全国的36%,人口却不到全国的2%。在那里“大开发”在经济上是低效的,在生态上是有害的。

根据这条地理中间线,宁夏、陕西、重庆都是中部省(区、市)。它们现在被当作西部地区,是因为自元朝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都在领土的东部,准确地说,在极东部,与海岸线的直线距离一般不超过200公里。只有离海大约有300公里的南京是个例外。但南京位于长江岸边,航运便利,是富饶的江南地区向内地的延伸。中国的重心严重地向东部倾斜,尤其是向东南倾斜。除了沿海地区之外,仿佛其他地方都变成了西部。

中国的山脉、河流大都是东西走向。因此,在寻找东西分界线时不容易找到自然地理的标志,因此选择了三座大城市,它们恰好大致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在寻找南北分界线时,就很容中国地图上的坐标系易找到山脉、河流作为界限了。传统的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就是这样。其实,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大致在北纬35一线附近。以西部的喀喇昆仑山口为起点,经昆仑山(在昆仑山口与青藏公路铁路相交)、巴颜喀拉山、黄河源头、渭河、黄河的河南段,沿山东-江苏省界,到连云港以北的海州湾结束。它比传统的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偏北一点,但在地理位置上更准确,而且更长,横贯全国,不局限于东部一段。这条线甚至还更直一点。洛阳、郑州、开封三座古城正处在这一条线上,那里是历史上的“中国”地区。中国历史上另一座非常重要的城市西安也在这条线上。所以,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条地理分界线更为合理,把中国人心目中的中原放到了中间位置。其缺点是把中间地带的一大部分划入南方,比如,在风俗、方言等诸多方面,徐州都是一座北方内陆城市,却正好位于南北线以南。按这种划分,安徽、江苏两省都在南方,但皖北、苏北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方言却是北方的。不过,这两个省的经济、文化重心都在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可以勉强算作南方省份。

南北和东西两条线都限于中国的领土,不包括领海。领海需要用另一种方式去理解。在确定了划分东西和南北疆域的界限之后,就如同为中国地图设定了一个坐标系。这两条线就是纵坐标和横坐标。这个坐标系可以成为研究中国与地理有关各种问题时的参照。

以兰州-成都-昆明一线为中国中轴线(或纵坐标)如果把这条线向北延伸,大约经过俄国的伊尔库茨克附近。伊尔库茨克位于东西伯利亚,贝加尔湖西南60多公里处。如果不算俄国在波兰和立陶宛之间的飞地,俄国的中轴线在伊尔库茨克以东、贝加尔湖东部的某一点。由此算来,伊尔库茨克是俄国的西部城市。俄国领土向东延伸到西半球。就地理中轴线和东部领土而言,俄国都比中国更是一个东方国家!,可以看出,中国东西的连接是单薄的。在南部,滇西和川西被横断山脉(多有冰川、雪山)及江河(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切割,山高谷深,东西向交通很不方便。再往西就是剧烈抬升的青藏高原,占了整个西部的近一半。整个西部地区地理封闭,经济落后。川藏公路、滇藏公路(较少使用)夏天经常因泥石流而中断,冬天则有大雪封山。从拉萨到成都的汽车司机更愿意向北绕行西宁、兰州。在北部,从东部到新疆要经过河西走廊,狭窄而且受沙漠的严重侵蚀——走廊以北的内蒙古已经沙漠化。现在有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两条并行的交通线,一路是高寒荒凉的青藏高原,修建、使用和维护成本都极高。东西交通的主要线路在北部,兰州是通往西部三省区(新疆、青海、西藏)的交通枢纽。

陆的1/3。如果与繁荣开放的大陆在军事上对立,必定决定台湾不可能保持长期的发展。2008年,以人均收入而言,台湾比大陆高13倍,但台湾的gdp只是大陆的1/5。仅从经济的角度看,台湾根本不具备和大陆进行军备竞赛的条件,更不用说它在资源、土地、人口等方面与大陆的巨大悬殊了。这种关系与美国-古巴有类似之处,如果与大陆对立,台湾承受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而台湾是一个开放和民主的社会,承受压力的能力比古巴要弱得多,因为不可能举全力进行对抗。

相对于整个中国的发展和繁荣,台湾问题是一个次要问题。问题的解决将是一个附属的结果。在群雄环伺的环境中,中国的首要任务是国家的繁荣强盛,而中国的强盛必然以美、日的国际地位相对下降为代价。因此,这两个国家一定伺机利用台海冲突削弱中国的实力,虽然它们将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但当时机来临时,这两个国家很可能认为这种代价是值得的。历史上,美日向来不惮于使用武力。在过去几年,美国更以好战为其特点——这是帝国晚期的典型病症。中国统一将是中国强盛的结果,而不是相反,不是中国强盛的原因。我们不应该本末倒置。忘记这一点将延长我们达到这两个目标的时间。

台湾有2300万人口,其中大约有100万人生活在大陆。多年来,对大陆投资已经造成台湾经济的“空洞化”经济一体化将为两岸的政治统一打下坚实基础。二战之后,欧洲战场上的敌对各国尚能够走向联合,大陆与台湾之间有更大凝聚力,一定不会长期分裂。虽然统一的方式不可预测,但可以肯定的是,台湾的前途是统一。如果两岸爆发军事冲突,那将是中华民族的悲剧。但无论台湾选择“统”或“独”最终结果都只能是“统”这是由两岸实力对比决定的。如果是武力统一,台湾会失去很多原来可以通过谈判得到的权利。对于台湾当局,任何推动实质性独立的行为都是疯狂的。陈水扁在任期间一再玩弄“台独”游戏,目的是赢取选票(他总是忘记他已经当选),其次才是民进党“台独”政策的惯性结果。陈水扁习惯于行走“边缘政策”而不是政治所需要的折衷。马英九推动两岸和平交往,不完全因为国民党的大陆背景,他做出了一个理性的选择。台湾的出路在大陆。在统一之前,台湾通往世界各地的道路必须经过大陆。与马英九相比,陈水扁是一个罔顾现实的偏执狂,一味以玩火取乐。这样的领导人只能给选民带来灾难。

“台独”势力的筹码在独立。一旦这张牌被打出,宣布独立,台湾当局就会发现两手空空,再没有牌可打了,只有等着被打。所以,它不到最后一刻不会走这一步。赞同两岸和解的台湾当局也不会轻易走到统一。两岸隔绝了半个多世纪,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教育文化水平相差太大,需要协商解决的事情太多。统一是一个渐进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两岸的角力中,时间在大陆一边。战争,则大陆更有军事优势;和平,则大陆更有谈判优势。这是因为大陆的实力增长速度更快。台湾是一个弹丸之地,没有战略纵深,缺乏从人力(兵力)资源到战略物质的各种资源。台湾经受不起和大陆的竞赛——军备竞赛、外交竞赛和经济竞赛,最后只能被消耗,被拖垮。美国的利益在维持两岸分裂。一旦两岸爆发战争,不排除美国可能抄大陆军队的后路,以铲除竞争对手,一劳永逸地遏制中国的崛起。但美国将付出极为高昂的代价,而且会随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高昂。而如果台湾在竞争中被拖垮,则美国完全无可奈何。台湾占全国总面积的1/267,人口大约占1/63。从国家和民族利益来说,台湾只是整体的一小部分。台湾人生活得比大陆人富足,大陆没有任何道义上的压力必须“解放台湾”战争是不得已的最后手段。“得民心者得天下”大陆政权要做的是争取台湾的民心。大陆的富裕、民主、开放是大陆所能提出的最好条件和保证,是整个国家与民族的幸事。

中国西部的防务原来由兰州、成都、昆明三大军区负责,司令部都在中轴线城市,不在西部。现在保留有兰州和成都两个大军区,负责保卫中国的整个西部以及东部的一部分。

由于高山的阻隔,西部各省区的内部交通也不便。从新疆到西藏只有一条公路还有一条山道,现在只有探险价值。探险者从新疆的玉田县出发,沿崎岖陡峭的克里雅河向南,攀登昆仑山,翻越克里雅山口进入藏北无人区。,穿越阿克塞钦到阿里地区。从青海到西藏只有青藏线一条路,有些地方交通不便不完全是地理上的阻碍。西部许多地方人烟稀少,物流稀少,环境严酷,没有修建高等级公路的必要。例如,青海玉树和西藏昌都之间的山沟里有一些次要道路,行商和香客可以通行;可可西里山以南的藏北无人区和青海的无人区在地理上是一个地区,地势平坦,汽车在冬季可以通行,不需要道路。从青海到新疆也只有一条路,需要从青海西北的茫崖镇向北翻越阿尔金山。从甘肃到青海也只有一条大道,即兰州到西宁一线。

与改革开放时期相比,兰州在计划经济时期的重要性更大。那时,兰州是东西之间的交通枢纽,是核武器研发的基地,因此集中了来自全国的人才。现在的空中交通更加便利,人员的流动性也大了。兰州像其他西部城市一样,竞争力下降。只有在一个健全的国内市场,国民经济不再严重依赖海港,西部的发展才有可能。除了良好的制度和创业精神外,还要有良好的教育和自然环境——这四个要素都是西部缺乏的,即使只与东部比较。

这方面我们可以看看国外的情况。巴伐利亚是德国东南部的一个州,距离海港最远,即使就近向南使用意大利的海港,也要穿越阿尔卑斯山,通过奥地利或瑞士这两个邻国。但是,巴伐利亚州不仅有发达的文化、体育产业,它的制造业也是世界一流的。瑞士是内陆国家,它夹在德国、奥地利、法国和意大利之间。这些邻国都曾经非常好战,建立过大帝国。但瑞士不仅建立起联邦国家,没有被邻国分裂或吞并,而且长期维持和平,成为富裕的国家,对科学、文化的贡献也非常大。中国非沿海地区可以得到的经验是,地处内陆不是劣势,关键因素是好的制度和人的努力。

围棋的启示:金角银边草肚皮

武力统一将再次给中华民族造成严重创伤。一场现代化的战争将导致两岸人员的大量伤亡,必将造成两岸的心理隔阂,从而埋下台湾在统一后寻求独立的伏笔。为了维护统一,大陆又需长期保持高压态势,必将严重损害中国的发展,而增添未来更多分裂的可能性。“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理想将破灭。统一战争也必将招致美国和日本的干涉,很可能是武装干涉。如果战争失利,中国崛起的梦想将被无限期拖后。即使战争取得胜利,统一也将是表面的,将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因此,武力统一绝非上策。

最好的方式是大陆在各种竞赛中胜过台湾。在经济上、军事上对台湾占有压倒性优势,在制度上比台湾更优越。以不战之战屈人之兵,中国的四个方向缔结城下之盟。这样,主动权掌握在大陆手中,台湾没有多少讨价还价的余地。无论是绿营或蓝营当政,这个模式都同样有效。当然,保持压力的目的不是要压迫台湾,而是要使统一后的国家较为均质,两岸各方面的制度更加协调。为此,大陆应该主动作出一些调整,只要台湾做得好的部分,就向台湾学习。绝对不能一味地压迫台湾让步,或者过多牺牲大陆的利益而迁就台湾。实际上,这是一场隐形战争,双方在战场之外进行大规模较量。其中,大陆的军事力量必不可少。大陆军队仍需要以台湾及可能涉及台海战争的国家为假想敌。虽然大陆是胜者,但这场“和平战争”的结局是双赢:大陆得到了台湾,台湾得到了大陆;台湾不再忧虑战争,大陆不再担心分裂。统一不是两岸简单的相加,而是真正的融合。最大的胜者是全体中国人。

两岸和平竞争的结果是,大陆不必发动战争而得到战争带来的好处,减少统一后的分裂因素;可以用军工带动广泛的产业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高技术产业。所有这些发展,当然不是全部对准台湾。先进的武器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在任何时候,大陆都必须有充足的使用武力的准备。但是,其中需要谨慎把握的是,在达到统一的目的之后,中国应控制住大规模扩充军备的冲动,保持地区稳定,不把强大的军事力量用于对付其他国家,除非受到直接挑衅。至于经济、文化、制度、技术等方面,大陆肯定是两岸竞争中受益更大的一方。无论台湾的执政党是争取独立还是寻求统一,都会对大陆构成挑战。前者是军事挑战,后者是制度挑战。只要大陆愿意认真应对挑战,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同样,最大受益者将是全体中国人。

中国地图上的坐标系

如果在地图上画一条中间线,而且与东西边界的距离大致相等,那么,这条线在兰州-成都-昆明一线附近。再向北延伸到内蒙古中蒙边境上的哈日敖日布格,向南延伸到元江(红河)岸边、中越边境的云南河口县。线上的这三座省会城市经度相近,都在东经104左右,成都比另外两城略偏东一点。在地理上,它们位于中国的中部;在经济上,它们却都是著名的“西部”大城市。中国的经济地理重心多么偏东,由此可见一斑。三城在本省的位置也是很偏东。它们所在的省,甘肃、四川、云南,都是面积大省,彼此相连,从中国北部边界一直延伸到南部边界。在这三个省以西只有三个省(自治区):新疆、青海、西藏。西部三省(区)的面积广大,人口稀少,环境脆弱甚至恶劣,文化独特,许多人有强烈的宗教情感。中国真正的少数民族(对汉文化了解、接受较少,同时又有自己顽强文化和宗教传统的民族)大都生活在那里。因此,三省(区)需要特殊对待,对于那里的居民和环境,经济也许不是最重要的事情——这是东与西的重要区别。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