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地缘大战略 > 第七章欧洲和俄国西与北

第七章欧洲和俄国西与北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与以往的帝国形成过程不同,欧洲国家统一为欧盟是通过和平的、自愿的方式达成的,为其他地区的一体化树立了榜样。截止到2008年,欧盟共有27个成员国。在欧洲大陆上的“西方”国家中,不算袖珍国,只有瑞士和挪威不是欧盟成员国。这样复杂的跨国机构是难以运作的,需要长时期的整合。也许,历史对于欧洲国家来说真的已经结束了。他们在享受几个世纪以来积累的财富与文化,不太那么关心欧洲以外的事物,同时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干涉。

欧洲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实力已经大大衰落。但欧洲国家的影响力与它们的实力严重不符。英国、法国是经济大国、核武大国,有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有航空母舰,有海外军事基地。德国的经济实力排名世界第三,英国、法国、意大利紧随其后。欧洲的文化,尤其是西欧各国的文化,仍然受到世界各地许多人的敬仰。法国、德国是哲学思潮的倡导者,法国、意大利是时尚的领导者,英国有世界上最好的大学,还有世界金融中心,德国有世界上最受尊重的公司。数百年来,欧洲各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轮番登场,曾经是世界的霸主,到处开拓殖民地。德国曾经是本届世界霸主最有力的竞争者,两次功败垂成。然而,由所有这些国家组成的欧盟,一个联合的欧洲,除了曾经在美国雄赳赳的带领下,对南斯拉夫联盟大发雌威之外,似乎没有别的作为。原因是欧洲的一体化还没有完成。

欧洲一体化显然不利于美国的利益。在对待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的战争中,欧洲显现了裂痕,出现了当时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所说的“新欧洲”和“老欧洲”之分。今后美国将利用欧洲的裂痕来制约欧洲一体化。

在组建欧洲快速反应部队、欧盟宪法等问题上,benelux(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国家与法、德两国合作最紧密,在地理位置上这三个国家正好位于法、德之间。在文化和语言上,这三国与法、德非常接近。有了benelux在地理和文化上的黏合,法、德的联系会更加密切。虽然国家政策会随着政府的变更而改变,但地理和文化不会让它们彼此离得太远。在美国、俄国、中国、印度、巴西这样的大国面前,单独一个欧洲国家都显得面积太小,人口太少。欧盟还是一个松散的邦联。欧盟将来会更加稳固,从各个国家收取更多的主权。但由于历史、语言的差异,欧盟不可能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就像瑞士联邦一样。英国也将继续漂泊在欧洲大陆之外。

另一个关键是,欧洲的大多数人已经没有了争夺世界霸权的雄心。在两次世界大战、一次冷战的打击下,他们已经“文明化”了,陶醉于自己创造的文明,享受物质的舒适。在世界文明中领先数百年之后,欧洲人第一次在精神上“文明化”不再把战争、杀戮、奴役作为光荣的事情。这对世界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在现代史上,欧洲是目前唯一进入“文明”阶段的地区,其他国家或许也将步其后尘。也许将来有一天,当欧洲国家再次发现他们需要借重武力,需要一场战争的时候,再次返回“野蛮”状态,也可能从此力不从心。历史是不可预测的。除了在本地区,欧洲国家不再是世界地缘政治的大玩家。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初英国在阿富汗与俄国的“大角逐”已经成为遥远的帝国回忆。大英帝国已经退回到英伦三岛,而且还有可能不保。继承英国遗志的是美国——另一个英语国家,英国殖民者创造的国家。

在本书中,欧亚大陆西边的欧洲和北边的俄国共同组成一章。另外两边,东边和南边,却几乎占了六章,显得非常厚此薄彼,与这些国家的实力对比不相称。其中有四个原因:第一,欧洲与俄国紧密相连,中间的过渡地带是波兰和乌克兰,它们与东西两边都不容易分开;第二,欧洲和俄国在各方面都较为稳定,变化的可预测性较高,尤其是它们与中国的关系,而欧亚大陆东和南两个方向的变数很大,南边还是破碎地带,不得不多加注意;第三,东和南在地理上距离中国最近,对中国利益的影响也最大,同样,中国可以施加的影响也比较大,不可不多费心思;第四,中国在欧亚大陆的东边,而本书的出发点就是中国,当然有许多话要说。因此中国单独占了两章半的内容。虽然西与北较为简略,却不表示这两个方向不重要。

比起德国和法国这些“老欧洲”那些新加入欧盟的东欧国家需要密切关注。这不是因为它们实力强大,而在于它们可能带来的变数——给欧盟增添的变数,以及给欧盟对外关系增添的变数。这些变数可能需要数十年才能渐渐稳定下来。东欧人的视角已经对整个欧盟产生作用:如果德国总理默克尔不是前东德人,如果法国总统萨科奇不是东欧移民的儿子,他(她)们在处理对华关系时或许会更圆滑老练一些,更多地遵循地缘政治分析,而较少受价值观的左右。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他(她)们态度的转变已经证明了这点。类似的作用对欧盟-俄国关系的影响更大,因为俄国与东欧的历史恩怨多,与西欧的传统价值冲突大。

欧洲是今天世界主流文明的发源地。不论人们生活在哪一个国家,属于哪一个民族,都直接受惠于欧洲文明,从物质到文化。当然,这些好处不是欧洲的恩赐。好处是欧洲的战争带来的,是一个副产品。无论借口是什么,欧洲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为了牟取私利。这些战争和扩张塑造了今天的世界格局。在扩张之前,欧洲受益于它的地形。欧洲地处欧亚大陆的西端,与大陆的其他地方相对隔绝,内部多山地,不容易被入侵者征服。在过去2000多年中,外部入侵只有波斯人、布匿人、阿拉伯人、蒙古人、突厥人等为数不多的几次,都不算很深入,而且败多胜少。俄罗斯向西方的扩张被成功地阻挡,而法国和德国还曾对俄国有过失败的入侵。

欧洲人之间频繁开战。却又因为复杂的地形和均势操作,他们不能彼此征服,形成统一的国家。因此战争能够长期继续下去。在千年的杀戮中,他们磨练了战争艺术,发展了战争技术,保持了原始的尚武精神。在适当的时候,他们开始走向世界,征服全球。战争是欧洲的灵魂。

侵略——武力掠夺——在“西方的崛起”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在过去2500年的绝大部分时期,不是更为丰富的资源或更崇高的道德价值观,也不是无可匹敌的军事天才或直到19世纪才出现的发达的经济结构,不是这一切,而是陆海军的绝对军事优势为西方的扩张奠定了根基。剑桥插图战争史,8页。

现在的欧洲如同一个饱经风霜的老者,有足够的智慧,身体也很健康,但失去了许多精力和勇气。在夕阳残照中,欧洲坐在自己修剪整齐的花园中,享受着宁静的生活,自足而幸福。它偶尔回忆起往日的辉煌,也许还暗自忏悔过去的罪孽。对于打闹的孩子、喧嚣的青年、醉酒的中年人,老欧洲们还要倚老卖老,发泄一通不满,认为自己有资格、有义务教导他们一番。如果对方没有反抗能力,老欧洲甚至还要举起拐杖威胁一通。这样的做法对于欧洲,对于世界都不太坏。欧洲的现在很可能是世界许多国家的未来,日本也许已经开始进入这个阶段。

在经济方面,欧洲受到两面夹击。在高科技产品方面,欧盟受到美国、日本的挑战,已经在许多部门落后于这两个国家。在低技术、高品质的商品方面,欧洲又受到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挑战。这些国家不仅向欧洲出口产品,它们的廉价劳动力已经进入欧盟境内。在意大利的时尚产品加工业中,中国的合法移民正在取代意大利的本土工人,有些人还建立了自己的工厂和品牌。但尽管竞争激烈,在可预见的未来,欧盟仍将是全球先进技术、时尚理念、学术文化的产地。

在世界争霸赛方面,欧洲还没有从两次世界大战的精神重创中完全复苏。欧洲还因为战争失去了殖民地,同样大伤元气。在冷战中,欧洲大陆是前沿阵地。东西欧分别成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附属国。西欧在冷战时期严重依赖美国保证它的安全。这与德国的缺席有很大关系。二战之后,德国被一分为二,东西德国分属两个对立的阵营。属于西方阵营的西德是一个经济大国,但它是二战的战败国(东德当然也是),是政治和军事的侏儒。由于德国的分裂和缺席,欧洲大陆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法国在二战中被德国占领,战后失去海外殖民地,对美国的领导权又很不服气,企图在西方世界内自立一摊。因为有美国,法国不能在欧洲大陆上发挥领导作用。随着德国的正常化,德国与法国的密切合作,欧洲将来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站立起来。现在欧洲的军事力量是防卫有余、进攻不足,因此对外干涉的意愿不强。

反对美国入侵伊拉克的声音主要来自美国的两个盟友:法国和德国。它们反对的理由更多是地缘文化的。另一个强烈反对的国家是俄国,其反对的原因是地缘政治的。欧洲大陆国家的对美政策出现了强烈的离心倾向,与岛国英国形成强烈对比。在萨科奇、默克尔执政之后,法国、德国与美国的关系有所好转,但这更多的是执政者的个人倾向,不会改变欧洲大陆的自立趋势。况且,法德已经试图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加强欧洲的全球地位,并得到了英国的支持。长此以往,英国不会找到更好的选择,只能在欧盟框架内增强与大陆国家的合作。

对于美国,欧洲恰到好处的位置在似统非统之间,或“不独不统”:各国不能完全独立,欧洲也不能完全统一。只有一个统一的欧洲才能够遏制俄国再次西进,这是冷战后西方的紧要任务。同时,只有一个分裂的欧洲才能够给美国留下插足之处,才不会成为美国的强劲竞争对手。欧洲已经走上了一体化之路,不会回头。但由于一个组织的规模越大,其内部裂痕就越深,其运作就越难,其效率就越低,而美国就一直在鼓励欧盟东扩。此招实在是一箭双雕。

欧洲为当今的世界政治确定了基调:权力和暴力。但是,欧洲自己现在在走向和平和统一。

欧亚大陆的西边:欧洲或欧盟

a?仍在形成之中的欧洲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大陆的地缘政治关系大为简化:奥匈帝国解体,法国一蹶不振,苏联树起铁幕。在魏玛共和国结束之后,德国在欧洲坐大,唯一可以和它抗衡的是英、法联合。在经历了一战的血腥之后,法国和英国丧失了斗志,和平主义占了上风,再加上经济危机,绥靖政策有了基础。在二战之后,欧洲国家失去了殖民地,失去世界强权地位,接受美国的保护。从苏伊士运河战争到马尔维纳斯战争,这是欧洲国家为挽救昔日帝国荣光所做的最后努力。英国不能摆脱帝国情结,把外交政策和美国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借此重温帝国旧梦,减缓其影响力的下滑速度。一个能够在外交和军事上采取一致行动的欧洲还遥遥无期。

老的欧洲时代已经结束了。新的欧洲时代还没有开始。欧洲的新时代有待于欧洲统一的完成。其实,即使它们现在有心参与全球政治,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国家富裕,但它们的政府掌握的资源有限,又受到民意的制约。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殖民国家就开始收缩,从亚洲、非洲撤回到国内。除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过去几十年中间,地缘政治角逐已经跨过了民族国家的阶段,开始进入到大型国家时期。当时的主角是美国和苏联,欧洲国家的力量有所不逮,只好撤退。与欧洲国家相比,美国、俄国、中国、印度、巴西都是面积广大的国家,而且人口众多。日本大概是唯一的例外,虽然土地不广,但人口却远远多于欧洲的任何一个国家。在这些大型国家中,真正能够在全球每一个地方保护它的利益,具有全球力量投放能力的国家,目前只有美国。其他的国家都是后备国家,有人口和土地等要素,但在经济、文化上仍很落后。欧洲也是一个后备国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都很发达,政治昌明,有足够的人口和土地,但一体化进程还远没有完成。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