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素描
年轻人陷在法与理之间的泥沼中,最后没收了一本九十年代,"意思意思"。
之二
坐进冷气飕飕的计程车里。西门町青少年族类的音乐敲着猛烈的节拍。幼稚的歌喉喊出来的仿佛是什么"年轻就是不要留白"之类的歌词,努力的重复又重复。
一首歌完了,播报员轻笑一声,用圆熟的国语说:"刚刚这首歌充满了青春的气息,对,年轻就是不要留白。青年朋友们,好好把握您美丽的青春吧。刚刚在南京东路与敦化北路口的示威游行队伍已经解散。下面请继续听现在最流行的'吻你的头发"。
薄薄的女音嗲嗲地唱起来。
回到一年不见的台湾,解严后的台湾。
之一
中正机场的海关人员翻着我行李箱中的书:丛维熙的断桥、谌容的小说集、冯骥才的三寸金莲。他面无表情地说:"这些书不能带进去!"
"为什么?不是解严了吗?"
他犹豫了一下,出了个点子:"那你把封里、封底撕掉好了。"
"什么游行,你知道吗?"我问司机。
司机摇摇头,"不知道,没兴趣。"
好吧,撕掉一、两页还可以忍受,检查人员却在我另一个箱子里摸到更多的书。他摇摇头,把新闻局的人员找了来。
也是年轻人。把莫言的小说翻来翻去,想在书里找出几句宣扬共产主义的句子,以便冠冕堂皇的没收,找不到,就显得有点不知所措。我干脆把书都摊开来。
"这是画册,山水画,准备送给国内画家观摩的。山水就是山水。这是小说,因为我准备写小说批评。这是一本九十年代,因为里头有我自己的文章"
年轻人很犹豫:"法令规定不准带入,我们是依法行事——"
"可是你要知道那个法令是错的。它不应该剥夺人民求知的权利。更何况,已经解严,张贤亮与阿城、沈从文的作品都在台北出版了,你还不许我带大陆作品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