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有条街
她不就是萨沙的母亲吗?
你是记得萨沙的。
不到廿岁的萨沙,纯洁而正直,对社会主义建国充满理想和抱负,理所当然,他是共青团的优秀忠贞青年。正由于他的理想和抱负,他批评了一个以政治意识挂帅的老师,又在学校壁报上作了首打油诗,他被开除了学籍,从此变成一名"思想有问题"的政治嫌犯,莫名其妙地被逮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被逮捕,莫名其妙地被监禁,终而流放西伯利亚。
"从外面来的客人,你一定要把我们的真实情况告诉外面的世界!你一定要把社会主义的真相说出去!"
复仇
不远处有锣鼓音乐传来,你已经被汹涌的人潮卷到了街口,街口站着个圆柱,贴满了花花绿绿的巨幅广告。你的眼睛立刻就看到两个触目的英文字:
"铁幕!"
你拿稳了手心里的诗卷,听见乔玛说:
瑞巴可夫所创造的萨沙其实是他自己,还有三十年代阿贝特街上那无忧无虑的惨绿少年。斯大林掌权之后,白色恐怖无声无臭地钻进了人们温暖的被褥里。无忧无虑的惨绿少年开始在半夜里失踪。忠贞的老党员突然发觉自己已成为"人民的敌人"。在国家利益的大前提之下,像萨沙那样微小的个人一个一个被抹掉了,像小虫一样,被一只看不见的手。
有多少像萨沙那样被抹掉的个人?你听历史学者说,在一九二四到一九三八的短短四年之间,八百万苏联公民被逮捕,罪名都是"反革命"、"叛乱"。至少有五十万人被枪毙。
你也听波兰人说,苏联征了一万多名波兰壮丁到苏联去,这些人一去不回。大战后在卡定河边有人发现浅埋的万人冢。苏联政府说是德军干的,卡定河边的老村民却说:
"骗鬼!我在德国人打进来以前就知道那儿有个万人冢。"
"到了!"
就是这里?
"按照他书里的描写,"满脸胳腮胡的乔玛说,"应该就是这栋楼。"
从弄堂穿过,来到了安静的天井,阿贝特街上的喧声就溶入了远景。这是栋八层高的老房子,究竟哪一扇窗子是瑞巴可夫和萨沙住过的呢?
一个包着黑头巾的老妇人打开了一扇窗,抖动她的毯子,又把窗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