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則韶國師到這裏不肯住
錯誤原也並不是不好。自然之理、有正有錯,是可比有陰有陽,陽始即是反
,即是錯,可說是動即得咎,可是它演繹而為陰正。英雄一路錯誤,美人亦是一
路都錯了,為時人所咎,天則成之以為歷史。然而途路有多少不得力。但使我驚
異的是、這樣的自然之理,是今世紀的數學者與物理學者所體驗得的、與實際的
革命者所體驗得的道理,如何禪僧沒有這樣的體驗也能曉得?他是坐在黃河的源
韶國師示眾云:古人到這裏為什麼不肯住?是為他途路不得力。數學的途路
上遇到了無理數不能解決,就是不得力。物理學的途路上,以太的說法引出了電
磁氣場的理論,隨后相對論卻否定了以太的存在,然而到得今天又覺得以太的存
在不是那麼容易就可被否定。這都為學問的途路不得力。而且今天是覺得了用物
理學的方法是到底亦不可能曉得核子現象的所以然之理的,要重新遺憾物理學途
頭,山上的一脈清泉處玩水。
且聽雪竇禪師頌曰:
眼裏塵沙耳裏土千峰萬峰不肯住
落花流水太茫茫剔起眉毛何處去
路的不得力。這就是到得這裏要住亦住不得。
人生可以一步步都是絕對的,而想起來每覺得都是錯了。國父領導革命,
如惠州之役、黃花崗之役,都是不得力,便如辛亥起義亦不得力。其后途路上的
北伐與對日本的抗戰,皆歷史上的天意是絕對的,而人事則不得力。所以要住亦
住不得。為他途路不得力,是仁人的悲惻,再往前去是志士的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