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則趙州投明須到
詩則能不重複,因為詩可以興。又。歷史上的人物有王者之師與王者。王者之師
譬如張良,他是答的第一問。而王者則譬如劉邦,他尚未答那第一問,而已在創
造了第二問:投明須到。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是涅槃的境界。涅槃是回到究極的自然,古佛可
以到得。其次“死與生的邊際的安靜與新鮮”也可以到得,但是不可能久住。又
,在于死與生的邊際的、絕對的安靜與新鮮。她道:“這樣的幻覺繼續五分鐘之
久,等電車通過四谷驛時,總恢復了正氣,想看姨媽家在等我吃夜飯。”
我聽了只覺她說的“死與生的邊際的安靜與新鮮”非常好。比佛經說的“生
滅滅已、寂滅為樂”更可愛。趙州禪師也是愛的這個風景吧?這風景是活眼中有
死,死眼中有活。他以此來鑒投子禪師,若投子答的是佛經裏的無生妙理云云,
其次的“投明須到”則是要做的事此刻尚在途中,所以古佛尚言未曾到。
如果是回到了究極的自然。那當然可以是廓爾忘言。不但塵沙之言,金玉之
言亦著不得。但“投明須到”是從究極的自然出來,則一路要撒塵沙、棒喝、
豎拂子、天下起兵、革新政治與產業的制度,如此等等,都不可免,只是要做得
好。所以頌云:不知誰解撒塵沙。
那就是話不投機了。而若投子答的是死生邊際的安靜與新鮮云云,那可是又犯了
答與問的重複。兩者都是犯了藥忌。焉知投子答的瑯是“投明須到”這正可比
在電車中昏倒的表姊卻活時,不可能久住在死生邊際的那幻景,而是要急急回家
去喫夜飯。
數學與物理學多是犯的答與問重複,所以單靠數學與物理學不能創造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