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則雪峰是甚麼
禪師都是非常峻烈的,罵人瞎驢時像小孩的當真發怒,惟不留隔宿之怒。即
刻他可以真心的笑起來。因為是這樣的思無邪,所以他又像男童的會臉紅,他沒
本則即是講的雪峰禪師晚年住庵時,有遠方僧人來訪問他,雪峰見來,以手托庵
門放身出云:是什麼?這一句是天地無心的問。大自然即是個“是什麼?”而不
要答案。這“是什麼?”就是答案。但那僧也問是什麼?則成了實問。雪峰被這
一反問,倒是慚愧起來,他低頭歸庵,像個幼稚的學童。
與這相似的,另有一則公案在前。是昔年雪峰在德山宣鑒禪師會下作飯頭,
第五十一則雪峰是甚麼
舉:雪峰義存禪師住庵時,有兩僧來禮拜。峰見來,以手托庵門,放身出云:是
什麼?僧亦云:是什麼?峰低頭歸庵。僧后到成頭參禮全(大+歲)禪師,頭問
什麼處來?僧云:嶺南來。頭云:曾到雪峰麼?僧云:曾到。頭云:有何言
句?僧舉前話。頭云:他道什麼?僧云:他無語低頭歸庵。頭云:噫,我當
一日齋晚,德山托缽下至法堂,雪峰云:鐘未鳴,鼓未響,這老漢向什麼處去?
德山無語低頭歸方丈。雪峰舉似師兄巖頭,頭云:大小德山,不會末后句。德山
聽見了,令侍者喚巖頭問云:你不贊同老僧呢?巖頭密啟其語,德山至來日上堂
,與尋常不同。巖頭于僧堂前撫掌大笑云:且喜老漢會末后句,此后天下人不奈
他何。
初悔不向他道末后句。若向他道末后句,天下人不奈雪老何。僧至夏末,再
舉前話請益。頭云:何不早問?僧云:未敢容易。頭云:雪峰雖與我同條生
,不與我同條死。要識末后句,只這是。
禪師付法于弟子后,將方丈亦讓了他,自己則離寺在近處山中結庵居住,惟
歲時節日弟子迎接他來寺裏受諸方供養瞻仰。平時也偶爾有僧到庵裏去訪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