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中国文学史话 > 中國文學的作者

中國文學的作者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氣氛舒暢廣大,幾乎是沒有特定的對象的情思,春風要算得挑撥了,然而有一個和字,更一個惠字。凡此皆非西洋文學裏所有。

中國詩與其言情,毋宁是著重在性情之性,所以雖亦言情而有一種豁脫。中國詩言意義,亦毋宁是言意思。言意義變成哲學,言意思才是詩。如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是言的意思,未有意義,而是在意義之始,這才是含有無窮的創造性,所以這兩句詩千餘年來有名。但從新體詩的讀法,就可知其是誇示感情與意義,那完全是西洋的。新體詩朗誦像話劇的動作與說語表情都太多。而為新體詩者又有另一派的說法,根本要離音樂性,從口唱耳聽的詩走到只用眼睛看的詩。也許更還有一種說法,是脫離言語,只用符號來做詩──前衛派的詩。但是為什麼不知道平實些呢?

新體詩是可以有的,文可以是白話體,詩為什麼不可以是白話體。但白話文雖係五四時期所提倡,其實是有著水滸、西遊記、紅樓夢的白話文的傳統的。白話詩也不是沒有來歷,向來民間有些情歌就是白話的,但是新體詩與傳統白話就煩難。胡適與劉半農當年,自歎如纏足過的女人的放大腳,要沒有受過舊詩影響的年輕一輩才做得真的新詩,胡適與劉半農他們的這一說,使得立志做新體詩的人故意迴避讀舊詩。但隨即是連沈尹默也回頭去做舊體詩了。新詩怎麼可以割斷傳統呢?白話文就是有傳統的。

新體詩是現在尚面對著未知。

日本的新體詩比我們有成就,但也還只能說是日本詩的一個別格,日本詩的主流至今還是平安朝以來的歌體,與江戶時代以來的俳體。也許新體詩的成立我們還是可比日本的早。詩文的事,從來是天成,非人力,朱天文每欣羨朱天心寫文章能不受一點人家的影響,譬如張愛玲的影響。也不受一點傳統的影響如紅樓夢、西遊記等,然而她的真是中國的現代文學。新體詩與傳統的問題,我想也可以是像這樣的。但是西洋文學的理論會妨礙新體詩的生長。西洋文學給我們刺激是好,但是不必學它,如聞雞起舞,但是不要學雞叫。

從形式亦即可知其內容,譬如陶器,意思即在于其方圓之形與線及色。又譬如寫字,是怎樣的筆姿,自然生出怎樣的結構,而意思就皆在這裏了。

只是詩與陶器有些不同,詩還有言。但是詩的言必與詩的式形生在一起。新體詩的形式這樣小氣,內容也是窄隘不安的。縱有新的感覺與新的意思,那也是不能算數的。新設計的西式女裝,也一照眼有新的感覺,穿在身上轉側看看,也覺有新的人意,然而都不長久。西式女裝也是,新體詩也是,不從中華民族的廣大深厚的泥土裏來抽芽舒條,不在漢文明的山河歲月來展開風景為意思,不知感情與智慧的新鮮有可以是永生的,而以個人的造作,向西洋借些實存主義什麼的來做意境,離開大自然太遠了。

我自己是做舊體詩的,雖蘇東坡已寫有那些詩,亦不覺得有何干礙。但是看看張愛玲“流言”的一句舊體詩“帶雨蓮開第一枝”與兩首新體詩都是好的,這使我又要想想過了。到華岡又尋了泰戈爾詩集重新來讀了,雖是譯筆,亦非常好,使我又想着中國新詩的形式問題。后來因朱西甯的關係讀了當今幾位青年的新體詩,也是一面讀,一面想着這個問題。但是要到這回為中國文學史話我總想明白了。

新體詩當然可以有前途,但那新體,必要是中國的,不可像西式女裝的鬥新鮮設計。中國的詩的造形有三個原則:

一、詩的形式必是簡單的。

今寫中國文學史話,手頭參考書沒有一本,寫到情歌處想翻出古樂府來看看,都因家裏修房子,書籍被亂堆亂塞,此刻要找出來不易,也罷了。只得請讀者自己去找“古樂府”或“三國晉南北朝詩集”裏找子夜歌、華山畿等來與我的說話對照了讀吧。

子夜歌,云是晉女子所作。似五言絕句,分春歌夏歌秋歌冬歌,日本俳句分春夏秋冬,即是受子夜歌的影響。

子夜歌的春歌第一首:

春林花多媚,春鳥意多哀,

春風復多情,吹我羅裳開。

二、詩的音樂性在漢字的音韻陰陽。

三、詩有調,但不是旋律。

以上第一提詩的形式要簡單,是得有無之妙用。凡依于無與有之理的造形皆必極簡單,如幾何的公理與數學的公準,皆只得幾條。而今人有甚至要把數學的末端集合論用于新體詩造形者,此是大謬。第二提出話的音樂性,是禮樂之樂。禮樂一體而亦可分,在中國文學上詩是樂,文是禮。今之為新體詩者說要把詩從音樂獨立,他是只知西洋所謂音樂,不知禮樂之樂。漢字的音韻有四聲陰陽,為西洋文學所無,所以中國詩的形式裏有大自然的息的吹動。又則漢字的造句像一塊一塊的石頭砌成,多有空隙之美,最適于作詩句,不比西洋文字的必是連續的,沒有天趣。第三提出中國詩的形式有調,不是旋律,調是像花苞的開放,像一池水波的漾動開來,而旋律則像漩渦的會把船隻捲入沉沒,或像一陣旋風的把人畜都帶了去,或像螺絲旋的把你捲進了牛角尖裏去。女孩子的笑顏是舒展開來的,就像詩的調,笑顏不能是旋律的。

要是有依于以上三原則而產生出來的新體詩的形式,那當然是可慶。但也還要有內容,內容是中國人的對天地萬物與人事的智慧與情操,而且縱使有了新體詩,亦舊體詩不會被廢,像宋詞可說是新體詩,歐陽修蘇東坡他們都填得好詞,而亦仍用五古七古與絕句、排律做詩。因為舊體詩的形式與其他中國東西的造形一樣可以歷世久遠的。今人做舊體詩多可憎,我也從不去參加他們的詩會,但那不是舊體詩陳朽了,只是因為那般人無趣。

舊體詩有一種是樂府,句括情歌在內,皆配以音樂。又一種不是樂府,單是嘴裏吟吟“詩永言”單是吟吟的詩或者倒是樂府詩的基本。吟詩隨各人,沒有一定規則,但是自然有調,因為一首詩裏的平仄與韻都已排好,你只照著長短緩急高低虛實來唸,加以你自己的節拍發出悠揚頓挫來就好了。我這一輩的人都這樣吟。今之學生不知吟詩,先生也不教,學校有詩朗誦會是朗讀的新體詩,不是吟,朗誦注重旋律,誇示感情與意義,那是西洋詩的讀法,中國詩不是這樣的。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