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客过亭 > 第七章

第七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到了亭子跟前,结果大失所望,亭子里台阶被砸破了,亭柱子勉强撑着亭盖,亭子里的栏杆也是歪的歪,断的断,破败得不成个样子。风吹来,亭子里外都在响,似乎随时都有可能倾覆倒塌在地。亭门柱上,镌刻着的一副对联已被风雨剥蚀得看不很分明,有的字在“文革”初期“破四旧”时,被砸得辨认不清。要细细地连猜带辨别,才依稀读得出一副不伦不类的五言对子:

风去云来景

山坡是主人

那个风景的“景”字,还是用毛笔蘸了墨汁,拙劣地写上去的,和原来的字体极不相配。应力民觉得,客过亭惟一值得看的,是站在亭子里眺望千山万岭的景色。望远山,连绵无尽千姿百态,犹如大海上的座座岛屿,看近岭,苍翠欲滴郁郁葱葱,俯视一座座大山之间的坝子里,清水长流,栽了秧子的水田绿茵一片。自古而来,这是西南山乡的一块福地和粮仓。应力民忖度,就是因为这里风光秀美,景色绮丽,过往的文人墨客,才会想到在桂山崖上,建这么一座供游人们歇脚的亭子吧。客过亭,客过亭,无非是让爬上山来累了的客人们,有个坐处喘口气吧。

只因应力民不在客过寨插队,和客过寨的男女知青间无甚交往,又加上他劳动勤快得到贫下中农好评,故而后来拘审岑达成的专案组,会选上他参与长期审讯岑达成。他呢,从一开始就认定了岑达成是有重大嫌疑的。

乡邮员哈小文走遍了上海知青所在的集体户,没有见着徐眉,回到公社,就跑到办公室给分管知青的民政干事汇报了。民政干事一听,脸都变了色,当即报告了公社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

临近黄昏,桂山公社村村寨寨的有线广播“吱嘎吱嘎”刺耳地嚣叫了一阵之后,响起了公社书记、革委会主任严肃的凛凛然的声气:

“各大队注意了,各大队注意了,凡有知青点、特别是上海知青点的寨子,立即派人巡查一遍,看一看知青是不是都在村寨上,有哪几个不在队里,立即报到公社来。在各大队、各生产队去知青点巡查时,每个知青点都要问到,在客过寨插队的女知青徐眉有没有来过?徐眉现在哪里?每个大队都要在晚饭前后,把情况报到公社办公室,我们公社党委、革委班子,在等待你们的情况报告。哪一个大队漏报、不报、瞒报的,惟一把手试问。”

这段广播,连续播了三次。这么一来,桂山人民公社土地上近两万农民和上百个知识青年,都知道了徐眉不见了的消息。

桂山公社领导班子,为何对乡邮员哈小文带回来的消息如此重视呢?

坐在浦东机场的候机大厅里,翻看三十年前记录徐眉失踪案的工作手册,应力民沉浸在对往事的回顾之中。思绪零乱而不连贯,从那时至今,一晃三十多年了。这一次重返第二故乡,还有可能破解徐眉失踪之谜吗?

应力民沉吟得久了,听到去逛专卖店、商场的几个老知青陆陆续续走回到座位上,不由抬起头来。

“你这个大队长,倒是静得下心来,一直坐在这里啊!”娇小玲珑的罗幼杏离应力民最近,她边走向自己的座位,边和应力民打招呼,还举起手来,朝应力民作了一个热情的手势:“难得、难得!我们已经一大圈兜下来了。”

应力民朝她淡淡一笑,多年的警察生涯,使得他养成了职业习惯,刚才一抬头的当儿,他察觉到离自己不远不近的地方,始终有个人坐在那里,有意无意在观察着自己。

这人会是谁呢?

只因徐眉失踪前不久,刚刚传达了国务院、中央军委104号文件精神,那个文件通报了黑龙江建设兵团十六团团长黄砚田、参谋长李耀东奸污、猥亵女知青达数十人,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案情,并要求各级部门切实负起责任来,关心知识青年,爱护知识青年。对那些因不闻不问造成知青被凌辱、被捆绑吊打、无故死亡、失踪和受到迫害的,要追究领导的责任。与此同时,四川、江苏、吉林、云南等地也都宣判处决了一批奸污迫害知青的案犯。力度很大,震动也很大。桂山公社的领导部门,听说那么漂亮的上海女知青徐眉失踪了,岂敢不重视?他们一面向各大队、各生产队作出部署,一面连忙向县知青办和县委、县革委会作了报告。

徐眉失踪一事,就此传遍了桂山地区,惊动了全省上下。

应力民也是在这个时候听说徐眉离奇失踪的。在此之前,他只在赶场的街子上见过徐眉。由于她长相出众,男女知青间议论挺多。他知道徐眉在客过寨插队。

客过寨因为客过亭而得名。

客过亭据说是个名胜古迹,有好几百年历史了。慕其大名,应力民也和几个知青在一个赶场天攀上桂山,去游过客过亭。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