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一支难忘的歌 > 金俄罗斯

金俄罗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普希金的影响决不止于在专业的人士中,就是在普通人中间,他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在我们到达圣彼得堡的那一天,翻译地玛波指给我看的第一个景点,是普希金决斗的河岸附近。

而我在圣彼得堡吃的最后一餐饭,恰恰是在普希金餐厅里吃的,完了还下楼同普希金的蜡像合了影。到了皇村,我坐着马车环游皇村的风光时,首先想到的,是普希金的皇村回忆和皇村的雕像两首诗。事实上,今天的皇村,更多地被人们称为普希金城。

同样崇尚文人的例子,还有很多。那天晚上,圣彼得堡几位热爱文学的朋友请我们吃饭,安排的地点是在“十二把椅子”餐厅。他们说,这是圣彼得堡作家来得最多的一个餐厅。我也很高兴来到这个餐厅,因为在很小的时候,我就津津有味地读过这本书,而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留影的时候,我只是不明白,这本书的作者明明是两个人,为什么餐厅的门口只塑了一个人的雕像?

普希金故居。还有一个例子也很能说明问题,在参观金碧辉煌的圣依萨克大教堂时,导游在热情地向我们介绍着墙上的那些圣像画,而翻译却指点着告诉我,诗人叶赛宁就是在街对面的安格里杰尔旅馆5号房间里自杀的,那里,现在也是一个旅游的景点。

我久久地站在马路对面望着那一幢至今仍然很有特点的房子,耳畔响起叶赛宁临终前写下的诗句:“命中注定的分离,预示着来世的重逢。”

在珍藏馆浏览古书。三百年的圣彼得堡

2003年,是圣彼得堡建城三百周年。我们到达圣彼得堡的时候,到处都能见到为纪念圣彼得堡创立三百周年在进行的准备。很多著名的建筑物搭建着脚手架,在维修和保养。

在涅瓦河畔。我们正是通过走进一幢又一幢著名的建筑,逐渐加深对圣彼得堡的了解的。圣彼得堡道路宽敞,满街跑着汽车,在我们呆的那些天里,没见到一辆自行车。看得出马路已经多年没整修了,时见高低不平的路面,但也还整洁干净。马路两边的房子,一般都建得不高,大多为三四层或是四五层的楼房,显得十分宽大。大概是寒冷的缘故吧,再大的建筑物,门都开得较小。走进门去,往往就能见到宽敞的庭院和大楼梯。已是秋末冬初了,但是仍能见到参天大树和满地的绿阴。整座城市给人的感觉十分和谐,市民们没有乱丢果皮纸屑的习惯。初到俄罗斯,我们就听说,俄罗斯有三宝:莫斯科地铁、冰激凌和俄罗斯的姑娘。遂而我们又知道俄罗斯有三个颇为自豪的条件:全国所有的住房,不论贫富,每天24小时供应热水;全国没有文盲,故而全民族素质普遍较高;崇尚艺术,有一定气质。在俄罗斯呆了几天,俄罗斯人又告诉我们,从苏联解体转为俄罗斯以来,还有三个变化,一是国徽重新变为双头鹰标记,一头眺望着东方,一头俯视着西方,代表着俄罗斯疆域的辽阔和国土的统一。二是在圣彼得保罗教堂里,重新安葬了沙皇的骨灰。三是列宁格勒恢复了原来的名称圣彼得堡。这个城市的名称包含着三层含义:圣,源自拉丁文,其意思为神圣的;彼得,则是使徒之名,在希腊语中又可以解释为石头;而堡这个字,无论是在德语和荷兰语中,都解释为城市。在这三层意思之外,俄罗斯人更为自豪的,是这一城市的名称和他们崇敬的彼得大帝的名字相吻合。我深信,即使是彼得大帝本人,对此也是极为自傲的。

在彼得大帝铜像前。在彼得夏宫的后院。在俄罗斯文学院参观十四世纪的古书。在冬宫画室里。在圣彼得堡,无论你到哪儿参观,都能听到彼得大帝的名字,见到彼得大帝的雕塑和画像,冬宫、彼得夏宫、沙皇村、巴甫洛夫斯克,恍惚之间,你会感觉到这是彼得大帝的城市。前面我提到格拉宁送给我们的新作,其中一本就是像他这样八十来岁的老人新写的彼得大帝。

但是,只要入神地观察,这座城市除了很多著名的建筑和彼得大帝,还和许许多多的名人联系在一起。雕刻家拉夫列斯基和建筑师瓦西里耶夫于1883年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墓碑上建的纪念雕像,雕刻家卡蒙斯基1897年为柴可夫斯基建的纪念雕像,除了其本身就是杰出的艺术品之外,无不说明了这座城市和文学艺术的关系。但在历史上所有的名人里,普希金的名字无疑地是排列在首位的。

哦,爱情的视觉不是眼睛,而是心灵。

富兰克林在18世纪写下的这句话,是不是所有艺术的注解?我讲不清了,但是,在俄罗斯人纪念圣彼得堡创立三百周年的日子里,在圣彼得堡为庆祝建市举行的一系列活动中,他们会更加尊重历史,更加崇尚文学艺术,把古老的圣彼得堡建设得愈加年轻而美丽。

普希金及其他

我在莫斯科红场上买下了一组俄罗斯名作家的套娃,那神形毕肖的画像,那鲜艳的油彩,那一个个光彩照人的名字,特别是那一个个作家各具特点的眼神,一下子吸引了我。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普希金的。其次才是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契诃夫、奥斯特洛夫斯基、果戈理、车尔尼雪夫斯基、赫尔岑、莱蒙托夫。

可能由于我是写小说的,在我的心目中,总是把托尔斯泰排列在普希金之前。这一次到了俄罗斯,我才感觉到,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普希金永远是在作家中排列为第一位的。在某种程度上,普希金的地位,要远远地超过其他的一切人。到处都能见到普希金的铜像,在圣彼得堡是这样,在莫斯科也是这样。俄罗斯人像谈自己很熟悉的一个朋友,这情景真令我惊奇。圣彼得堡的俄罗斯文学院,其前身就是普希金文学院。当我们前去拜访时,现任院长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自豪地告诉我,在国际拍卖会上,普希金的手稿一页要卖到十万美元。而在他领导的这个文学院里,保存着一万二千多页普希金的手稿,你算算该是多少钱。

见他谈起普希金来如此一往情深,我不由得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两年前在全世界传得沸沸扬扬的那一本普希金秘密日记,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在俄罗斯文学院的普希金雕像前。在普希金餐厅楼下与普希金蜡像合影。尼古拉以十分肯定的语气告诉我,所谓用密码写成的秘密日记,完全是假的。似乎是为了这一话题,我们离开他的办公室时,尼古拉还送了我一厚本大大的书:你们的普希金。他特地指明:普希金也是你们的朋友。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