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焦土抗战
遗憾的是,人类毕竟跨进了二十世纪。
八月二日,美军轰炸机对城墙实施试探性轰炸。炸弹落在城墙上,仅对门楼造成部分破坏,城墙无恙。步兵第三十六师架竹梯攻城,遭日军机枪扫射,十架竹梯无一抵近城墙。第一一六师在城墙东南角爆炸成功,打开一个缺口,但被敌人施放毒气,突入一排全部壮烈殉国。
腾冲古城注定要遭受一次血光之灾。
来凤山,腾冲著名风景区,比高两百米,现辟有“来凤公园”和“龙凤祠”各一处。它紧傍腾冲城南,从山上可以俯瞰全城,为屏护腾冲的战略要地。
日军在山上修筑永久性工事若干,遍布鹿砦和地雷群,并挖有三重反坦克壕。中国军以一师兵力强攻不逞,改为夜间再攻,亦受挫,伤之巨大。由于来凤山牢牢控制了腾冲城,各路攻击部队均遭到来自山上敌炮的猛烈轰击,第二十集团军乃决定,先集中兵力攻克来凤山。美军顾问团亲自指挥了对来凤山的进攻。二十五日,天气晴好,美军轰炸机十八架飞临腾冲,轮番轰炸来凤山。炮兵亦集中百门大炮,发射炮弹数千发。中午,步兵三个师从五个方向猛攻山头,工兵的火焰喷射器将敌人的鹿砦和暗堡烧成一片火海。入夜,山上火光熊熊,枪声彻夜不息。敌人从城内派出增援,激战通宵,中国军未获战果。
二十六日,美军b—29重型轰炸机五十七架次分四批轰炸来凤山,同时投掷凝固汽油弹。山头烈焰冲天,黑烟蔽日,大火燃烧一天一夜,敌人烧死烧伤无数。
次日,步兵再攻,残敌继续顽抗。入夜,敌人退守来凤寺,被包围。
物质条件的改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件的改善从根本上扭转了战争局势,改写了战争双方的实力对比。资料表明,这一时期美军空头空运后勤物资近十万吨,最多一天达两千吨,相当于八千匹当地骡马一周的运输量。
来自空中和地面的物资保障大大增强了中国官兵的胜利信心。中旬,中国军队转入反攻,用凶猛的炮火猛轰敌人。仅七月二十一日,第三十六师发射炮弹达七千余发,日军仅还击不到一白发迫击炮弹。日本士兵躲在泥泞的战壕里,把脸埋在泥地上,初步尝到被炮弹撕成碎片的恐惧滋味。
八月上旬,战线逐渐西移,战斗再度接近龙陵。
二十八日,炮兵猛轰来凤寺,千年古刹变为焦砾。中午,步兵攻占来凤寺,残敌被歼,仅剩十余人逃回城内。
来凤山激战二十三天,歼敌九百余人,中国官兵伤亡近三千。
由于来凤山之役是美军顾问团亲自指挥的结果,美国副总统哈里杜鲁门特地发来贺电,并授予协助指挥该战役的中国指挥官勋章一枚。
来凤山攻克,腾冲城尽收眼底,攻坚战随即转向了城墙。
腾冲城墙厚一丈八尺(54米),高二丈五尺(75米),全部采用花岗石料,内填卵石泥沙筑成。四门有阁楼守门,门扇坚实厚重,皆包以铁。如果将战争推前两百年,上溯土枪长矛的时代,这样雄阔坚实的城墙对于任何来犯者都将是难以逾越的障碍。
4
由于第五十六师团主力增援龙陵,留下一四八联队固守腾冲,腾冲战场的形势立刻发生逆转,六个中国师围攻一个日本联队,日军处于绝对劣势。
这是一场比较意志和实力悬殊的攻坚战。四千五百名日本士兵得到的命令是:战至一兵一卒,坚守到十月底。为此,他们放弃了分散的据点和隘口,集中利用腾冲外围的每一座山头、每一道工事进行顽强抵抗,把杀伤每一个中国士兵和拖延每一分钟时间都看作缩短通向胜利道路的保障。与此相反,中国指挥官则不希望久战不决。因为龙陵方面一旦失利,腾冲立刻就会出现雪崩一样的连锁反应。
六月,一八四联队应松山师团长的要求,从本已单薄的守军中再抽调一个大队增援龙陵。七月二日,随着腾冲东郊飞凤山阵地被攻克,腾冲城便被蜂拥而至的中国大军团团围困,从此开始了长达两个半月的焦土抗战。
腾冲之役是中国抗战史上一场罕见的攻坚战。早在两年前,日军就在城内大兴土木,修筑工事无数。房屋之间筑夹墙,地堡之间修暗道,坦克在城墙上开来开去,俨然如一座活动炮台。因此当中国大军逼近的时候,腾冲就变成一座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