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黄河殇:1938·花园口 > 第五章风云突变

第五章风云突变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新八师师长蒋在珍接到副师长朱振民电报,告知集团军下达紧急命令调往豫东前线驻防,于是提前结束养病匆匆从汉口返回郑州。

当时德国陆军被公认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他们拥有先进的武器,优良的装备,钢铁般的意志,绝对服从的纪律,当然还有发达的工业技术和国家生产力作为后盾等等。“德式师”体现了国民政府决心向西方学习的变革思路。国民政府大量向德国采购先进的武器装备,聘请德国顾问对中央军进行严格训练,完全按照德军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德军的作战模式分批组建若干支精锐的“德式师”总之蒋介石的最高目标就是要把穿草鞋的中国军队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军队。

按照德军标准,一支机械化摩步师通常要配备数百辆汽车,上千辆摩托车,百余门野战大炮和自行火炮,另有数目不等的坦克装甲车担任突击掩护任务。德军士兵装备有冲锋枪、钢盔、呢军大衣、皮靴、毛毯、照明手电、防风眼镜、刮胡刀片、行军帐篷等等,军官甚至还配备照相机和收音机。中国是个亚洲穷国,当时人均收入只及日本六十六分之一,德国一百二十分之一,美国二百分之一。如果照搬德军标准,那么装备一个“德式师”的军费开支足可以武装十几个师甚至更多中央军,很显然如此庞大的军费远远超过国库承受力。但是面对虎视眈眈入侵在即的日本人,捉襟见肘的国民政府还是痛下决心,不惜血本拨出重金购买德国装备,最初计划改造二十个德式师,后来因为经费严重不足缩减为十个师,到抗战爆发时,基本完成改造的德式师只有不足原计划的一半。

号称“天下第一师”的中央军第八十八师就是其中的幸运儿。

民权为我军战线后方,这个突如其来的敌情显然大出蒋介石意外,他瞪着眼睛厉声问道:这股敌人究竟从哪里钻出来的?有多少兵力?番号是什么?他们有何作战意图嗯,都搞清楚没有?

白崇禧答:第一战区刚刚得到报告,第八十八师一部已经与该敌人交火,暂时还没有更多敌情报告。

蒋介石眉头紧锁,身为军队统帅的他当然十分清楚陇海铁路的战略意义,一旦铁路被截断将直接威胁薛岳兵团三十万大军退路,进而威胁开封和郑州。令人不解的是,此时徐州会战刚刚结束,日本人有可能大举进攻吗?这是寺内寿一玩弄的花招还是进攻中原的信号?从战略上讲,敌人立即发起新战役的理由并不充分,难道他们真要不顾一切与我军决战?还有东京那个“不得逾越徐州战线”的命令又当作何解释呢?

种种疑团在脑海翻滚,令蒋介石一时难以作出判断,只把画满问号的目光投向他的参谋长。何应钦指着作战地图解释说:根据情报,目前徐州当面的华北派遣军尚无大规模调动迹象,而北上增援的敌华中派遣军主力也在陆续撤回长江以南地区,种种迹象表明,敌人近期大举进攻的可能性应该不大。

白崇禧补充说:从敌人失事飞机上缴获的文件来看,东京把重新进攻的期限定在秋季或者明年是可信的。一来敌人战线太长华北空虚,黄河以北地区仅有一两个师团维持占领,给我敌后兵团相当大的游击空间。二是敌人刚刚占领徐州地区,按说需要一段时间巩固战线,休整部队和补充弹药给养。

第八十八师前身为广州黄埔军校卫队,北伐战争中则是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的贴身卫士营,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卫士营扩编为“首都警备师”所以人们干脆将其称之为“皇家御林军”第八十八师追随蒋介石征战南北,无论军阀混战还是苏区“剿共”以及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该师均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赢得“天下第一师”的美誉,后来名扬天下的“四行仓库八百壮士”即出自该师第五二四团。

经过改造的“天下第一师”果然面貌一新:官兵头戴德国制式钢盔,军官配备德国驳壳枪,班有国产仿捷克造轻机枪,连有机炮排,师有重炮营,配备大口径榴弹炮、野战炮和汽车、摩托车等等。在德国顾问的强烈要求下,德式师还破例配备先进的无线电台,用以加强通讯联络和机动作战能力。第八十八师官兵在待遇上也大大优于其他中央军,不仅薪水翻倍,许多军官还被优先选派到德国留学,可以说精英荟萃人才济济。

然而德式师毕竟不是德国而是中国军队,自然难免打上许多中国特色的印记。2000年我采访原南京国防部中校参谋邢李政老人,老人告诉我,德式冲锋枪闻名天下,但是冲锋枪的一个缺点就是耗弹量惊人,往往一支冲锋枪所耗弹药超过一个步枪班,所以当时国防部只允许采购少数冲锋枪来装点门面,而德式师的主要武器还是国产“汉阳造”步枪。据说当时国防部对德式钢盔和水壶大加赞赏,因为钢盔除了威武军容外,还能起到有效保护头部减少伤亡的作用,而水壶则能解除士兵行军作战的干渴之苦,并防止因喝脏水而引发的肠道疾病,当然一个更重要和人所共知的原因是价格便宜。但是呢大衣和军用皮靴却没有受到青睐,国防部认为这些装备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并且价格不菲,所以蒋委员长亲自批准采购钢盔水壶而将呢大衣和皮靴从采购清单上划掉。

1938年春天,一股来路不明的日军出现在豫东民权县城附近,第八十八师第二六四旅奉命反击,火力强大的“德式师”一通炮轰就把日军打退十几里。根据日军还击的火力判断,这股敌人没有携带重炮,也无坦克装甲车掩护,基本上可以断定是小股渗透部队,其规模不会超过一个大队(营)。

4

蒋介石没有说话,他从逻辑上倾向于同意总参谋部判断。客观地讲,日本人一时还不具备继续进攻的条件,他们战线背后存在若干不利的战略因素和困难,除非他们有意对此视而不见。至于这股来路不明的敌人究竟目的何在,仅仅是干扰还是试图切断我军退路,有待前方进一步查明。由于陇海铁路的安全关系重大,蒋介石指示总参谋长说:电告第一战区,火速查清敌人番号和规模,尤其是要查明敌人目的和任务,同时调集部队坚决彻底予以歼灭。

此时包括蒋介石在内的中国大本营均未意识到,日本人一个穷凶极恶的战争阴谋已经悄悄迫近,寺内寿一和他指挥的十几万侵略军将疯狂挑战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和民族生存的最高利益。随着两位总长相继离开,东湖官邸恢复平静,蒋介石服下几粒安眠药,重新上床与失眠症作斗争。

3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夕,一份来自日本关东军的秘密报告称,中国军队与帝国皇军的差距当在三十年以上。而西方军事家估计,如果加上社会制度、民族文明素质、受教育程度以及科技、经济发展等等因素,这个差距还会进一步拉大。

蒋介石痛定思痛,决心大力改造中央军,全面提升其战斗力,以期缩小同西方列强包括日本军队的差距。在这个风起云涌追赶世界潮流的时代背景下,一支具有示范效应的“德式师”应运而生。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