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作客新谈《第九个寡妇》
为什么写第九个寡妇这样的小说呢?因为我听到过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河南西华县,二十几年前听我前夫的大哥讲过这个故事,他当时也看过这个案子的卷宗,我当时听了以后觉得非常非常震撼。
主持人:很有传奇性?
严歌苓:不仅有传奇性,在当时来说,是能够使您对一个国家、一段历史认识的故事。我当时听了以后觉得这个故事让我想了很多,当时我并不觉得有文学的审美价值。这么多年以后,我觉得这个故事始终是在我的记忆里萦绕不散,我就想我应该写这个故事。后来03、04年我两次去河南农村,偶尔之间我就问他们,你们听说过这个故事吗?他们说当然听说了,就在我们附近,这是一个很有名的阶级教育的大案。
主持人:我查过资料,写编剧应该是您的职业?
严歌苓:对,很多人都说他的职业不是他干得最好或者不是最爱干的。我最爱干的是写小说。而且职业编剧在美国也不是要求特别严,不是现在每天都要上班的概念,就是所谓的职业编剧,只是我能够荣幸的进入这个编剧家协会而已,他们也不发我工资。
主持人:不发工资?我以为发工资呢。实际上您在海外特别是在海外影视界的影响力是靠您的职业编剧身份,还是靠编剧过天浴和少女小渔这两部电影作品呢?
严歌苓:实际上不是这样的,还是靠我的小说。
主持人:那您觉得获得过最佳编剧奖是因为您的小说吗?
主持人:此前您也写过很多其他的小说,像花儿与少年是写海外中国女性生活的作品,您觉得您能写各类题材是和您个人的经历有关系吗?
严歌苓:应该讲都和我的经历有关系,有的不是直接经验,有的是间接经验。我的直接经验应该讲还是比较狭窄的,在海外读书和做一个主妇没有太开阔的生活面。但是我觉得一个人直接经验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对别人的生活感兴趣,永远敞开对别人的经验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我看第九个寡妇这部小说的时候,看到很多对农村生活非常细节的描写,比如种地、喂猪、动物和饥饿等等,这种东西也是靠想象的吗?
严歌苓:不是啊,因为我在农村生活过啊。我在写这本书之前就看了李准的太太写的一本书,现在这本书出版了,大家可以去读一下,叫老家旧事,里面写了很多农村的生活细节,这些生活细节我也经常听他们夫妇讲。我两次到河南农村生活的时候,我也亲自去感受了。我觉得写起来历历在目,一点都不陌生。而且我本身是当兵的,过去当了13年的兵,也常常到农村去,当然那时候去的是四川农村。
主持人:您刚才说您的作品不多,但是您的长篇小说已经写到第9部了。那在您眼里什么样是多的标准呢?
严歌苓:不是,那是因为编了两部电影,而且是受雇于大的制片公司。
二、王葡萄式的女孩令我着迷
严歌苓:我对“王葡萄”这样的女孩子非常着迷,这和她们的青春、单纯、鲁莽,还有年龄都有关系。
主持人:我看您的第九个寡妇作品的时候,有点不像女作家写的,女作家从题材上大部分不愿意脱离自身的经历写作的,另外,它所贯穿的历史跨度和社会背景的变迁是非常大的,为什么您选择用这样的方式写作呢?
严歌苓:我写扶桑就是一个很大的题材,是史诗性的东西,雌性的草地也是这样,还要出来的一个女人的史诗,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也是一个历史跨度很大的小说。我非常喜欢有跨度的东西。
严歌苓:多并不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就多,因为其中我在美国留学读书一段时间,这段经历实际上很有收益。还有电影创作,占用了我的很多的经历和时间,有时候甚至觉得不值得。
主持人:您不喜欢写电影吗?
严歌苓:我承认不是很好的电影写手。
主持人:但是您是美国编剧家协会的会员?
严歌苓: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