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三年前秋试揭晓,乔璇轻取头魁。人人皆言他当时若进京赴试,定可三元及第,连续夺下会元,殿元之名,成为本朝最年轻英俊的状元郎。偏偏那一年皇帝老子与他过不去,点了他家老头当主考官,乔璇退场避嫌,这一耽搁,便是三年。
那一届的状元郎,是长他五岁的河南卫清砚,三年来由翰林院修撰的文职,转调握有实权的户部,兼太子侍读,直到今秋,飞升兵部侍郎,窜升势头之快之猛,均令人瞠目。尤其他毫无背景,全凭真本事让皇帝对他欣赏有加,大加提拨,更令朝中一干大佬不得不自备手巾拭汗,频呼“后生可畏”
相较之下,乔璇三年来韬光隐晦,愈形黯然失色,连他“五岁吟诗,六岁能赋,七岁滔滔千言皆成奇文”的辉煌往事都被人淡忘,继而掉以轻心,将他当作寻常敌手。
快乐之于她,从此是很难了。纵使冯子健不出现在她面前,一颗被缚的心,足以告知她失了自由的事实。
没有自由,又怎会开心?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br />
临行时,她向卿婳儿提出这个问题,这让人为之心痛的薄命红颜平静地道:“卿家的人足够撑起这座院落有余。再过一段时日,只怕父亲还遣人来此。我这边便当作是与冯府不相干的寄住者吧。姐姐放心吧,婳儿早与冯子健谈妥条件了,他为难不到我的。”
是吗?
欧阳子夜仍是担心地道:“有必要一定住在冯府吗?这样的男人,离他远一些才好呀。”
她想问的是“有必要留着‘冯夫人’的虚名吗?”但她也明白一个庭训严谨的女子视“被休”为最大耻辱,若被夫家休弃,差不多就没有活下去的意义了。思量再三,吞下如鲠在喉的一句问话,拍拍她的手,道:“千万要保重自己。读书,练琴,你可以做你喜欢的事并从中得到乐趣的。那冯子健,你就当他不存在吧。”
这个,很难做到。欧阳子夜知道,却不能不说,背起葯箱,道:“今后我有路过金陵,都会来看你和容容的。婳儿,一定要让自己开心呵。”
*9*9*9
新婚不出十天,便广邀诗友谈诗论文的人已是少见。新娘子的美名若轰动一时,这种做法更启人疑窦。
冯子健于成婚第八日,遍邀金陵城中稍有文名的书生儒士。
卿家富可敌国,却无人入仕途。他要与之为敌,惟有从此入手。
笔而他的宴客名单中,头一名贵客,便是出身世族,其父位极人臣,亲族皆各司要职的前届解元乔璇。
道千声珍重,终须别离。
卿婳儿恋恋不舍地送走相识虽短却知心的女子,黯然无言。
她们,在短暂的交会后,仍走向各自截然不同的人生。
她,萍踪无定,四海漂泊。
她,困锁愁城,寸步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