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2)看不起病
“都是为了一碗饭,你比我更辛苦呢!”
叶蕾蕾下车后,司机就把车掉头,很快地,奥迪a6就消失在大街如织的车流中去了。
随着叶蕾蕾做医『药』代表时间越来越长,她发现有时回扣并不是唯一的“法宝”,“感情公关”有时显得更为重要。不少医生刚开始对她内心有抵触情绪,觉得只是利益关系。叶蕾蕾就从建立感情入手,比如带他们的小孩节假日外出玩耍购物;在叶蕾蕾随身带的捧挎包里,叶蕾蕾专门有一本日记本,里面写满了医院一些关键人物的结婚纪念日、生日等。哪个医生喜欢喝酒、抽烟,哪个医生喜欢打牌,哪个医生喜欢洗桑拿,这些都是叶蕾蕾需要掌握的。经验告诉叶蕾蕾,只要投其所好,对“症”下“『药』”,就没有攻不破的堡垒。慢慢地很多医生和叶蕾蕾就成了朋友,对她的『药』也会格外关照。叶蕾蕾一下子销售就提高了。公司的赵光明欣赏她的才干。
一开始,叶蕾蕾感觉到做医『药』代表的滋味真不好过。跟医生低声下气不说,还时常觉得自己失去了做人的尊严,忍气吞声,不敢反抗。有时一想到老百姓看不起病,住不起院,开始叶蕾蕾也确实很心痛。叶蕾蕾的心渐渐地放开了,她常想,现在全国都是这样了,她又能怎么样呢?自己也是为了生存和活着,再说这总比那些贩毒的人好吧。叶蕾蕾也就不再考虑这些了。
想着想着,叶蕾蕾的头再也不痛了。司机以为叶蕾蕾睡着了,就提醒着她,“快到棉纺厂了,住哪栋楼,我送你到楼下吧!”
“谢谢你了,不用了,你就送我到厂大门口就回去吧!”
“这怎么行啊?让赵总知道了,我非失业不可!”司机很老实,仍坚持要开车送她到楼下。
随着医『药』品种的增多,医『药』公司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由于生产『药』品的企业自己并不具备销售渠道,一般都是把『药』品给专门的销售公司代理销售,总代理再向下分销,这样一条链路下来,层层加价,这些翻了好几番的加价从哪里来,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挖空的是老百姓的腰包。
这就是现在老百姓为什么看不起病,吃不起『药』,住不起院的原因所在。一般医『药』代表会通过各种关系给医院的院长先打招呼,然后亲自给院长和『药』剂科主任“进贡”。按照行规,每种『药』进医院前都需要交纳“进院费”,一般的三甲医院在1.5万元至2万元左右,二甲医院1万元左右。胆大的医院院长就敢直接收,而那些胆小的且做事谨慎医院院长一般不敢收钱,一般是等医『药』代表把钱给了『药』剂科主任后,『药』剂科主任会心神领会地把大头贡献给院长。
不过,不是说交完了“进院费”,就能表示医『药』公司就能卖出『药』去。如果这么简单,也许医『药』代表会真的失业了。这才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接下来,该是医『药』代表发挥自己的攻关能力了,需要医『药』代表去打通有处方权的医生。现在名称不同,但实际上治疗同一种疾病的『药』品太多了,最终谁卖得好,就看谁给的回扣多。一般一盒『药』,要给医生20%左右的回扣。保健品和针剂成本低,能给医生30%的回扣,这也是医生多让患者输『液』的原因之一。
医生对『药』房购买了哪些新『药』或者特效『药』不是十分清楚,这就需要医『药』代表“提醒”。为此,叶蕾蕾必须经常请医生吃饭、喝茶、打牌、唱歌、旅游。只要把“感情”处好了,即使回扣比别的『药』品低,医生也乐意开这种『药』。
这八个月来,可以说让叶蕾蕾最精彼力尽的日子。平时,叶蕾蕾特别忙,一周有七天,五天用来跑医院,两天穿梭于各种娱乐场所和饭店陪医生。此外,叶蕾蕾还经常会接到“联系”医生的电话,不是让她送某个东西到某地方,就是让她出来“埋单”。
“这和你无关啊,是我自愿要求的,你回去吧!”
“那,那……。那好吧!”
“嗯!”
不到五分钟,奥迪a6就来到了甘海市第二棉纺厂的大门口,然后缓缓地停下。司机先下了车,为叶蕾蕾打开了车门。
“谢谢,你辛苦了!”
叶蕾蕾的公司是中外合资企业,为了打开销售,公司很舍得下大血本。为了能够招揽到更多的生意,公司不断地雇佣很多年轻貌美、口齿伶俐的大学毕业生,当然这些大学生大都是女孩子。经验告诉女医『药』代表的业绩一般要比男医『药』代表好。
医生记录开了多少『药』,叶蕾蕾就得如数付给回扣。每半个月,叶蕾蕾就会按照事先讲好的回扣,把钱直接付给医生,不需要任何单据。
当然,除了医生,叶蕾蕾要用钱“攻”关的地方还很多:『药』房管仓库的,不疏通的话他会假称没货,不给患者拿这个『药』;『药』房做电脑统计的,按时给你统计本周或本月这个『药』一共开了几盒、是哪些医生开的;财务科负责结账的,不“攻”关好他会拖着不支付货款。
以前,叶蕾蕾还没做医『药』代表,只是听说过,有关医院回扣啊,红包啊的事情,也没有太在意,毕竟这也是社会越来越“现实”过程中一个很普通的现象,现在进入了医『药』行业,日积月累,耳薰目染,随着了解的深入,是越来越触目心惊!一个出厂价只有20元的『药』品,卖到了患者手中的时候,价格也许就已经是200元了!这就是中国的医疗现状!
而制『药』厂家在『药』品审报的时候也会把这些中间流通环节的利益,这些加价考虑进去,虚高所谓的“制造成本”,以求最终可以审批下比较高的市场零售价。据介绍,为弥补『药』品流通领域的高额成本,『药』厂或多或少都会虚高制造成本。按照规定,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药』品,其价格要由当地物价部门最终确定。物价部门在对部分新『药』的成本核查发现,『药』厂有重复计算原料及材料费的,有增加包装材料费的,有虚高人工费的。还有的『药』厂,用低廉价格买来现成方子,却在成本中加上高昂的研发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