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2)阴 谋
还有一次晚上九点多,老人躺在病**想看会儿书,拿起眼镜,才发现镜架松了,螺丝掉了。老人视力不好,怎么也找不着螺丝。正好夏小雨经过病房,细心的她看到老人着急的样子,连忙安慰老人,并足足花了半个小时,才找到那枚细小的螺丝。之后,她又慢慢地替老人把螺丝旋好拧紧。就这样,夏小雨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老人一个多星期,直到他的儿子从广东赶过来了……一个月后,老人康复出院。老人和亲属和夏小雨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就在张副院长等众人要离开外二科时,有人从楼上跑下来。“张副,内三科发生病人打护士……”来人是一位今年刚聘进的年轻护士。“嗨,从小到大,父母亲从来没有无端骂过我呀。没有想到,才高高兴兴上班不到一个星期,就遇到了伤心事。”这位护士用手『揉』了『揉』**辣的脸颊,满腹怨言。
“什么回事?我们去看看!”张副院长问道。
“他酒醉了……”
张副院长和众人急步上楼去内三科了。见此情景,夏小雨不禁叹了气,像这样酗酒闹事的患者,医院科每年下来都要接收二三十个,除此之外还有神经受过创伤的特殊患者等等。受委屈是常事,我们不哭,即使有泪也往心里咽啊!谁叫我们当护士啊!在医院这个每天不知上演着多少生死时速和人间悲喜剧的地方,病人和白大褂之间的距离,似乎无限地接近,又似乎是无限地遥远。有些人,要么习惯了对他们的仰视;要么,干脆是鄙视。
夏小雨半信半疑地走出病房,来到了护士站。护士站热闹极了。张副院长、护士部李主任,外二科正、副主任、管护士长都在,还有很多围观的病人及家属。夏小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感觉脸很人。见到夏小雨,张副院长笑地呵呵地走过来,“夏小雨,你过来,过来!”说罢就先上前,伸手与夏小雨握了手。夏小雨不知所措,脸红到了耳根。
这边张副院长还没得说话,夏小雨曾经护理过的病人——一个六十岁老年人就看见了,跑了上来,一个径地抓住夏小雨的手久久不放,他感动不已,“张院长,我要表扬她!”
“谢谢你,护士闺女,你真的比我的女儿还亲啊!”
“小雨,你护理的这个病人,今天特地来感谢你了!而且还带了表扬信,都找到我们医院领导来了。要我们表扬你!”
夏小雨这才明白怎么回事,“这是我应该做的!”病人的家属又上前给夏小雨塞一袋水果,弄得夏小雨尴尬极了。
当只有人们彼此平等地对视,你才有可能读懂了护士眼里的内容。护士的故事其实并不惊天动地,但也出乎很多人的想像。她们也谈不上多么高尚,但她们和天下每一个人一样在认真工作,并且尽可能地用真情去关爱病人。
“医者,父母心。”……夏小雨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是啊,当护士也真不容易的,上班一站就是一天,一天救治病人无数个,碰到态度不好的病人,还要受气受骂,还要耐心解释,当然可以理解,在病痛中谁的心情就好呢!
护士也是人,也要须要病人的理解和关心,所谓医者父母心,谁都希望自己的病患早日康复,这对自己也是一种肯定。
“这个表扬信呢,等下护理部要把它贴在医院的宣传栏上,……要大力宣传我们医院这些可爱的护士!”护士部李主任听了,不停点头表示执行领导的话!
“你们科室,对这种敬业精神、视医院如家的同志,要善于发现,积极给予表扬,这样才能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张副院长的话虽然不是批评,但还是让护士长觉得很惭愧,不由地低下了头。
张副院长继续他的话,“护理无小事。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杯热水,就可以温暖着每一位患者的心。……”
原来,上个月,新入院的22床病人是一位水泥厂退休老工人,从边远的乡镇来的,他邻居送来后就走了。由于老人行动不便,又没有亲人陪伴,值夜班的夏小雨便特别留意了些。晚上12点左右,夏小雨来到病房,询问病人,病人说没事。正要离开时,她听见病人肚里一阵“咕噜、咕噜”的声音。原来,病人不好意思说,因为没什么胃口,中午和晚上都没吃东西。夏小雨心想,饿了太久可不行啊。她连忙为病人买来一碗粥。当她端着粥来到老人面前时,老人激动得要流泪:“你真是比我女儿还亲啊!”为了防止患者夜间从**摔下来,夏小雨又把病房里的23张床并拢到一起。
由于老人的儿媳双双在广东打工,一直还没来得及赶到,整整一个星期夏小雨一边精心护理病人,一边每天都要耐心地做的老人的后勤工作。老人没有带足更换的衣服,夏小雨就跑到批发市场买来两套老年人的衣服送给老人。为了帮老人节约日常开支,夏小雨从家里拿来了洗衣粉等日常用品,并掏出钱为老人买牛『奶』等营养品。老人步履蹒跚,上卫生间走路十分吃力,夏小雨又经常搀住老人,慢慢地把他扶进卫生间。待老人在**躺好,又为他盖好被子,倒来开水后,才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