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2)吉鑫宴舞
西双版纳有13个民族,傣族为主体民族,占全州总人口的35%。傣族园是西双版纳傣族文化的象征,傣族园的人们,世世代代都以农耕为业,用勤劳、智慧创造和丰富了灿烂的贝叶文化。这里的杆栏式竹楼群古朴、雅致、壮观;这里的村民纯情、朴实、好客;这里的民风民俗独特而浓烈;这里的热带田园风光旖旎『迷』人;这里的村民与自然和谐相处,完美融合,仿佛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傣族园南临热情奔放的澜沧江,北依宁静、秀丽的龙得湖。自古以来,环绕的江湖孕育了园内村寨壮观而又极尽秀丽的孔雀的尾巴,而傣族园则是孔雀尾巴上最靓丽、最夺目的羽翎。
走进傣族园,高山龙开心极了。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让人对古老的傣族文化肃然起敬。塔包树、公主井、孔雀坟寨心、母子岛等与相伴的一个个优美传说,令人大开眼界又回味无穷。一座座壮观、精美、古老的佛寺、佛塔昭示着佛家的久远,也昭示着它们在傣家人心目中非同寻常的地位。曼春满佛寺、曼听佛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富、厚重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佛寺中保存有著名壁画《如爹米转世》和《释迦牟尼的故事》。
傣家竹楼造型美观,简朴而又不失雅致,有冬暖夏凉和防『潮』防震的特点。宽敞的庭院洁净、舒适。院落子里种满了各种热带四时果树,一年四季花果飘香。正如诗人曰:“一日作客橄榄坝,夜夜梦回傣族园”。
不时从高山龙眼前走过的是一个个傣族女子,让高山龙看了眼花缭『乱』。她们个个身材苗条,她们上身穿着紧身小褂,筒裙下摆长及脚踝,趿着拖鞋,迈着不紧不慢的碎步,那体态扭呀扭的,扭的仪态万方,扭的风姿绰约……
第二十六章(2)吉鑫宴舞
在西双版纳高山龙和小情人刘婷可要去游玩的地方很多,比如可以去野象谷、热带植物园等,甚至还可以去缅甸边境游。
到了西双版纳,橄榄坝就必须要去一次,不然就不算到过西双版纳。
自然、纯朴、宁静的西双版纳橄榄坝素有“孔雀羽翎”、“绿孔誉尾巴”的雅称,橄榄坝不大,导游向高山龙介绍说,整个橄榄坝面积约56平方公里,在西双版纳州境内的河谷盆地中。在傣语中,橄榄坝叫“勐罕”,“罕”的意思就是卷起来。橄榄坝内有水田3万多亩,是水稻的主产区,也是水果和橡胶的主产区。
在这里,无论你走进哪一个寨子,都会看到典型的缅寺佛塔。橄榄坝上布满了美丽富饶的傣族寨子,就象装点在孔雀尾巴上闪亮的花斑。寨子四周到处是铁刀木树,又叫挨刀树,这种书砍了又发,越砍越发。傣族很注意保护自然环境,他们在寨子周围种上这种铁刀木树作为烧柴以保护当地的森林资源。
在傣族园,高山龙还当了一次猫多哩,参加了“天天泼水节”活动。
傣族是个水的民族,傣女一日十浴,水便洗出了傣族少女窕窕淑淑的身材。
高山龙和小情人刘婷在傣族园『露』天的剧场观看表演结束的,就赶去中心广场,准备感受天天泼水节的欢乐气氛了……
只见傣家风情园泼水广场中间,一个雕塑着西双版纳的象征—大象和孔雀的水塔高高矗立着,整个地面向广场中间逐渐倾斜,形成边水浅逐步向场中水深的形式,观看民族风情歌舞表演完毕的游客们已聚居在此,等待参与三点开始的天天泼水节表演。一个『妇』女正带着一群穿着精美舞蹈服装的傣族美女与游客合照,参与合照的游客交纳10元一次,正收钱忙地不亦乐乎。
橄榄坝是傣家人居住的集中的地方,也是当年上海知青『插』队最集中的地方,电视剧《孽债》拍摄取景也是在此。高山龙和他的小情人刘婷首先到了傣族村寨,一个村子里的女导游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凡是到西双版纳,到橄榄坝的旅游的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的。
傣族村寨大多数是吊脚楼,傣家的一个女导游带领高山龙和刘婷两人进了她家的房子参观,在女导游的家,高山龙为刘婷买了一副手镯,女导游说这手镯是西双版纳白金的,一个是1200多元,女女导游告诉高山龙说自己是党员又是村子的『妇』女主任,她不能骗人,叫高山龙放心买买她的东西。
从橄榄坝回来的路上,高山龙又和他的小情人去了傣族风情园。
如果说西双版纳的神秘、美丽,是造物主对这块北回归线上最后一片绿洲的莫大恩赐,那么西双版纳傣族园的内大片自然生态村寨能够得以完整地保护下来,则得益于这里的村民对本民族文化的无比眷恋与执着,得益于他们深植于血『液』与灵魂中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念。
傣族园位于距景洪市27公里的勐罕镇,景区内共有五个傣族村寨,共有309户和148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