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偶见
徐安然本就不是个喜欢随意含糊的人,更何况这肌肤相对的事儿就更不肯苟且,是以他一见这名列花牌第二的姑娘也不过如此,当下心中失望,随手抛给那正做羞涩状的阿姑一两银子做打赏后,话也懒的说,便直接起身向外面走去。
见仅是随手打赏就有一两银子,一边侍候的龟奴双眼都直了,徐安然要走他如何肯依,死活劝住他稍等后便直接向内跑去。
闻着熟悉的脂粉味儿,徐安然顿觉精神一爽,原本逛香烛店逛的意兴阑珊的情绪也陡然振奋起来。
“骑马依斜桥,满楼红袖招”,口中哼着熟悉的诗句,徐安然没有半点耽搁,直往斜街杀奔而去。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繁华热闹的所在必有青楼,徐安然走进斜街一看,街道虽短,但因为街道左右都是烟花之地,所以大小加起来也有十数家之多。
这时节青楼风俗与别时不同,都是上下两层,楼中不愁客人的红阿姑们也就罢了,至于其他那些妓家则都是直上二楼,依着临街的阑干向楼下娇呼唤客,十数家百多个妓家凭阑飘飘舞袖,口中声声娇呼,再加上花灯营造出的粉红色调及空气中飘荡的脂粉香味,如此氛围当真是一入其中便醺然欲醉。
徐安然所在的时代,按朝廷法度男子十五、女子十四已属成年,可择偶婚配,是以以他十六岁的年纪而言,到这花街也没什么出奇处。
似徐安然这等穿着富贵,人又长的清灵俊逸的公子哥儿实在是花街中一等一的恩客,是以他刚在斜街中露头儿,顿时就引来娇呼一片,随着他越往里走,两边楼上的呼喊声就越大,伴随着声声娇呼,依着阑干的阿姑们不断挥动长长的裙袖,若不是少了一道斜桥一匹马,这景象还真如徐安然常哼的那两句诗般,是“骑马依斜桥,满楼红袖招”。
徐安然早在去年刚过十五岁正日后不久,就再也忍不住好奇的带着书童阿虾一头闯进了平安州中的花神街,并在此结识了红阿姑织织,由此夜走朝来,云雨不断,是以他年纪虽然不大,但逛青楼的经验半点也不少。
既不理会楼上的红袖飘飘,也不看两边的小门脸儿,徐安然一路直接到了斜街中最气派的那家青楼。
应付龟奴,叫茶打赏,点看花牌,这一套程序走下来,徐安然做来端的是如行云流水一般熟悉之极,只是真见了他点下的那位阿姑,却让徐安然一阵失望。
其实倒不是这阿姑有多不堪入目,虽然三官镇是个小地方,但能在最大的青楼中名列花牌前三位,这位阿姑毕竟也有中上之姿,无奈徐安然这人本来就挑剔,又久跟织织厮混,难免眼光就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