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清拆遷工 > 分节阅读 199

分节阅读 199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旅顺的船厂自然不必说了,张云飞夺回来之后,再就没有还给北洋,而北洋大臣王文韶也就默认了,毕竟旅顺的这些家底原来都是李鸿章的。不过剩下的就不好说了,大沽口船坞和威海卫维修船坞都隶属北洋机器局,如今又换了新总督,荣禄可不是那么好打的主儿。

第255章拆迁马尾

老实实的躲在国公府的张云飞虽然不闻不问变法事宜没有放松自己的宏图伟业。

从张二那里得到了关于大清所有的造船厂的情报后,着实让张云飞兴奋了好一阵子。对于目前的张云飞来说,拉不到上流名士,难道还拉不到普通工人吗?于是立刻把刚刚升任海军部长的杜锡中将叫了过来,一起商量关于如何将张二罗列出来的船厂名单收为己用,继续挖大清的墙角。

杜锡圭当上海军部长这是所有人都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原来的部长林建章中将只是负责海军的军事方面,基本上都是跟舰队在一起的。而海军政务上,一向都是由杜锡理。对于这种情况,张云飞为了海军部更便捷和高效,只好将林建章由中将升至上将,调离海军部长职位,全权处理太平洋舰队事务,成为了实打实的单一性的军事干部。

杜锡中将看过张二的船厂名单报告后,皱着眉头说道:“元,我们若是在这些船厂中造舰,他们当然会很乐意。但是若是想要挖他们的墙角的话,恐怕这些船厂会让我们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为他是支持维新的,而又要让慈禧认为他是个乖乖的听话的好孩子。这个典型的墙头草角色,让京师的老油条们都大跌眼镜,佩服不已。

之所以参加京师大学堂的选址任务,是因为张云飞知道这个京师大学堂是唯一在戌戌政变中幸存下来的,也就是说,慈禧并不反感这个大学堂,因此张云飞也就敢参与了。

历史上,戊变法1天后慈禧太后动政变,废黜了光绪帝颁布的所有新政,但唯独保留下了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之所以能成为“戊变”后唯一幸存,关键在于慈禧太后的态度。清朝末年,内忧外患,慈禧太后要维护她的封建政权,只能依靠顽固守旧派。但是,这些顽固派却缺乏实际的办事能力,领导权之外的各项具体事务,只能依靠新人去办理。而新人的培养需要用新的办法,京师大学堂就将承担这一项重任。

所以,慈禧太后不仅对京师大学堂采取了宽容的态度,而且对全国各省省会与各州府县在变法风气影响下兴办的大量学校,基本上也采取了默认的态度,允许其继续存在与展。当“戊变”后的第五天(1898年9月26日)京师大学堂正心惊胆战地等待噩运降临不料慈禧太后在谕旨中却说道:‘大学堂为培植人才之地‘应予以继续兴办,就凭她这一句话京师大学堂化险为夷得以幸免于难成了“戊变法”诸多新政的唯一的幸存。

如今让张云飞来为后世的北京大学选址,当然兴奋了。原本张云飞还想搞搞怪,让这个京师大学堂建在故宫的对面,方便后世学子参观来着。

张云飞听到杜锡么说,顿时有些不明白,问道:“为何?我们可以多花点儿钱,这些船厂的技师和工人正是我们现在最缺少的!得到了他们,我们的海军工业将会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杜锡圭说道:“话虽如此!但是对于大清的工匠技师来说,他们只不过是普通的老百姓,金钱固然能打动他们,但是他们不怕穷,怕的是当官的!我们想要挖走这些人,先得先打动他们的上司才行。否则的话,他们这些官员宁可让这些船厂倒闭,技师工匠们都饿死,也不可能放人给我们的!”

“原来是这样!”张云飞对于大清国内的事情并不十分了解,不过杜锡从江南船政学堂毕业的,对于这些事情自然要懂得很多。

于是张云飞说道:“那我们就多破费点儿好了,先打通地方官员!”

杜锡先笑了笑,并没有直接回答张云飞地问题,而是说起了这些船厂的背后势力。

不过想到会招来满朝大臣的咒骂之后,张云飞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在他心里面当然知道这个京师大学堂的位置所在。不过为了装装样子,和奕欣两人全北京城里外跑遍才选中了地方,上报光绪皇帝批准。

京师大学堂本是戌戌维新时光绪帝在1898年筹办的我国最早的国立大学校舍在北京地安门内马神庙。吏部尚书孙家为管学大臣管理大学堂事务。大学堂的办学方针为“中西并用”,宗旨是“广育人才讲求时务”,课程分普通学和专门学两类。

在忙碌京师大学堂的时间里,奕欣没少跟张云飞谈论些关于维新变法和张云飞在海外的事情。不过张云飞本着不管要紧的事情跟奕欣说说,重要的敏感问题是一笑而过,尤其是奕欣问起关于维新变法的事情时,张云飞更是嘻嘻哈哈的换成了别的话题。

在张云飞看来,康有为的维新变法出点是好的,但是没有赶上好时候,成为了帝党对付后党所利用的工具,而且面临的又是庞大的后党势力,不失败就是怪事了!

斗吧,斗得两败俱伤才好呢!斗得全天下人都对你们失望那就更好了!张云飞对于帝后两党的相互拆台是乐于其间!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