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等到诏命
王昭君赶紧拉着李红袖出门跪迎,原来是皇帝叫人来说王昭君的嫁妆的。
嫁奁为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一长窜的报数,听都来不及听。
李红袖跪得膝盖都酸了,但还是为王昭君感到高兴。那么多的好东西,证明娘家势力雄厚、对这个出嫁的“女儿”很疼爱,光锦缎二万八千匹,就可以买下几个匈奴部落了,嫁出去后,光这一点,大单于必定不敢不敬。再加上老夫少妻,肯定疼爱无比。
等到报完了,大宦官宣布三日后王昭君出嫁与匈奴呼韩邪大单于和亲,不得有误云云。
网上不是说要到明年三月才出塞,怎么三日后就要嫁了?也好,只要王昭君一出汉宫,远离了如瑶,那么任务自然而然就完成了。
悻悻地接过石榴,她将石榴放在了桌面上,轻声说了声:“多谢长公主。我们继续吃饭吧,菜快凉了。”
“红袖,如若无汝,昭君独自过活,难免凄凉。自有汝相伴,才有今日。”王昭君笑着捏起了筷子:“汝在昭君身侧,昭君何忧?”
看着王昭君一改刚才的郁郁寡欢,吃起粟饭来,李红袖的心却沉重了。如果王昭君知道嫁到匈奴,二年后大单于病故,她要改嫁给大单于活着的大儿子等等的一切,还会愿意去和亲吗?
王昭君最后的结局,没有细细找寻,只看到两种情况,一种是第二任丈夫死后一年,她也病死;第二种就是寡居到老死。但按照的王昭君的性格,还是三十三岁死了吧,否则就会看到她十四岁的亲生儿子,因为地盘而死于他兄弟之手,但也有说死于第二任丈夫之手。
甚至有传,第二任丈夫死后,王昭君要嫁给自己第二任丈夫的儿子,无法忍受,服毒自尽的。
诏命已下,尘埃落定的日子快了!如瑶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躲开宫廷侍卫的严防死守,钻进送亲的队伍里。
行礼谢恩,大宦官的还问王昭君是否满意,王昭君当然口称多谢皇帝恩宠、感激涕零之类的话。
送走了大宦官,王昭君双手扶着李红袖,杏核丹凤眼内泪光闪闪、目光涌动,激动不已:“红袖,是真否。”
全靠和亲,三年未见圣面的掖庭待诏变成了长公主,这嫁妆大约比以后出嫁的两个皇帝亲生公主加起来还要多,真的是风光出嫁。
无论是哪种结局,都是让古代中原人和九成以上神智清醒的现代人,难以接受的事。
也不知道是刚才的老鼠肉,还是怎么的,为了完成任务已经将心肺放在现代没有带来的李红袖,胃口全消。她想了想后,轻声劝:“长公主,匈奴的习俗跟汉室不同,以后去了后,千万从大局出发。。。其实政治就是这样的,有错就会全部推给女人,褒姒、妲己说不准也是为了投君王喜好,结果灭国就担上罪名。为了国安康,女人牺牲大于自己的想法。”
王昭君有点意外地看着她,随即一笑:“此次和亲,昭君以将女儿身、置之度外,绝不反悔,红袖不必多虑。”
看着继续吃饭的王昭君,李红袖心中真不是个滋味。明明知道,还必须让那么一个好人往火坑里跳,杀手这个活,还真不是人干的。
“陛下有命!”一声喊她回过了神。汉代还没有什么所谓的圣旨,一般都是这样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