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章 原始豆腐
反倒是对于相术,这门与洛书数算机理似乎无关的学问,舒珲表现得更有热情。
“袁明府,火井境内石淋频发,我看多半是此物的原因。”舒珲斟酌着语言,缓缓说道:“在加入卤水之前先将过滤后的豆浆煮沸,再点成豆腐,或许可以减少发病人数。”
“而且,这样做出的豆腐,更加紧实,用来油炸,或者煮汤,蘸酱吃最是美味不过。”说着说着,舒珲的重点就跑到吃上面来了。
“在豆浆煮开后,从热锅里舀出来,再加入卤水或者石膏,进行搅拌,可以制成滑嫩的豆腐脑。这豆腐脑比用生豆浆点出的原豆腐要更加滑嫩细腻,而且结成一块不松散,可以加更多酱汁。”
袁天罡与母泉两人听得愣神,这神明怎么一副吃货嘴脸?不对不对,这是神明在普度众生,为了救本县百姓于病痛,而发明了豆腐的新做法。
袁天罡决定立即派人去试制新法豆腐,如果口味确实如神童所言那般美好,那在民间推广就更为容易。不然的话,哪怕以他县令的威严,却也无法强制民众不吃豆腐。
“也就是说,这个豆腐是把大豆磨成汁,然后直接加入卤水变成的?”
袁天罡不解舒珲为什么如此在意这个问题,不过神童不可怠慢,他回答说不是直接加入卤水,还要用麻或者绸纱过滤之后才行。
但这根本不是舒珲关注的重点。他算是明白了,这个地方的人之所以会石淋病如此高发,正是由于这种让人感觉理所当然的饮食习惯。
大豆当中含有少量草酸。虽然在点成豆腐的过程中一部分草酸会和豆腐中的钙离子结合生成不溶的草酸钙,还有一部分会溶解在点过豆腐的水里面,然后从豆腐中过滤出去。
但是没有经过高温熬煮的豆腐原浆,少了蒸发草酸这个过程,其可溶性草酸残留量将会远大于后世为我们所熟知的豆腐。而且因为原浆没有加热,草酸与钙离子结合的几率也大大降低了。
母泉作为功曹,是县令的主要佐官,与袁天罡颇为默契。见得袁天罡反应,于是就告退出去筹办新法豆腐的验证事宜。
现在大豆才刚开始鼓荚,离收获还有段时日,但是去年的陈豆同样可以磨成豆腐。之前是为了上供神童,用新豆制成豆腐,现在却不能这样做。
要磨制豆腐,县署里就有杂役可以办。只是这个季节,陈豆需要浸泡一夜方能使用。县里酒馆食肆,有卖豆腐的也多为仅早上制作一次,现在也没有发泡好的豆子。想要验证,现在开始发泡,只能等到晚上再制作了。
难得见到舒珲说这么多话,袁天罡乘此机会想要讨教一些数术命理。在他看来舒珲就是洛书所化,八卦的原型,恐怕对于数术一门天下无人能出其右。
然而他注定失望,对于他所说的五行八卦,天干地支,星宫太玄,完全是不知所云。但他没有因此而怀疑舒珲的身份,因为舒珲在他眼里是洛书本体,比这些根据他的形象而衍生的门道都要古老。如果舒珲说不知道,那无非两种可能,一种是不理解他们的描述方式,另一种就是他们搞错了。
甚至,滤过豆腐的豆汁,因为还具有比较丰富的营养,也是当地人的饮料!,
这些可溶性草酸进入血液,与血液中的游离态钙离子结合,于肾脏处成核并沉积下来。慢慢凝聚,日积月累形成结石,也就是袁天罡等人所说的石淋。
其实舒珲不知道,他这次却是有些歪打正着了。就算长期食用生豆浆点的原始豆腐,一般人也不会有如此高的发病率。这里面还有遗传因素在里面,古时候,同一个地区往往血缘往来频繁,一些遗传疾病就容易在某个地区蔓延。
不过即使有遗传因素,改进豆腐的制作工艺也能降低当地的发病几率,而已经得病的患者也能少受些痛苦。
舒珲想到很可能是这种原始豆腐引起了当地如此高发的石淋,虽然还不敢完全肯定,但是也应该将这个想法说出来。顺便,改进工艺后的北豆腐,才是他所熟悉的味道,此举于人于己都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