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章 撩风笔
拍了拍手,这便完工一半了。舒珲发现做小孩有个好处,那就是趴久了不腰疼。
接下来需要等羽柄硬化,大约要经历一到两个小时的热处理才能完成。不过这部分不需要人为干预,等泥沙自然冷却就可以了。就形式上而言有点像金属热处理工艺中的退火过程,不过原理完全不同,结果正好相反。
等舒珲吃午饭时才突然想起:“我是不是忘了把胖达给放出来了?”
猫熊是杂食性动物,什么都吃,不过对于血肉更加喜爱生食——但是舒珲从来不将就它,要么吃竹子,要么就只给吃熟肉。
要在县里随时找到鲜嫩的竹子给他吃,也殊为不易。能够打秋风的地方都被舒珲打过了,倒是因此和不少人家拉近许多关系。现在胖达的食物就是些混合了蔬菜和粗粮的面团,隔三差五能吃块炖羊腿,剑竹属的竹子太少只能作为零食。
“去端个火盆过来,里面装上有余热的碳灰……去看看后院小厨房的烤箱,里面的的灰可能正好。”
舒珲曾经在手工教程上看到的这一步骤是用热砂来处理,不过热砂的温度没有碳灰均匀和柔和,对于第一次尝试的舒珲来说多花费一点时间取得稳妥的成果无疑是更加明智的选择。
待火盆端来,舒珲用一支鸡翎毛的羽支插进灰里面翻搅几下,看了看似乎没有什么变化,然后又用手悬在十厘米左右上空感受了一下温度,确实是温度已经不够高了。
计划有变,等新的木炭烧成灰,无疑要比准备一盆热沙土更加耗费时间。舒珲重新权衡了一下,决定还是改用热容更大的沙土。
没办法,舒珲的计划就是这么灵活多变。
两小时后,舒珲将羽柄已经全部硬化变得浑浊的翎羽都拔了出来,然后吩咐红鱼调点烟墨备好纸张。这些东西舒珲是不用的,不过敖广和红鱼两人时常与宫中书信来往,倒是早有准备。
舒珲还是拿出那支顶端占了灰还被撕掉一些的鸡翎毛,让敖广把他的镔铁匕首递过来。
就此时的冶炼和锻造工艺来说,镔铁刀剑是最为优秀的兵器,全部依赖进口。我国冶炼行业虽然同样源远流长,然而因为缺乏高品位矿藏,在没有掌握更为先进的冶炼技术之前要始终落后于同期的西方。
敖广手上的镔铁匕首,是从天竺辗转流入大唐的。因为天竺处于印巴次大陆,与大唐之间具有自然天堑相隔,进入唐境的镔铁制品尤为难得。
用匕首将羽柄尖端削出一个尖锐的斜角,舒珲发现对于自己来说十分困难,几次没有成功不说还差点把手给割到。等他削出一个角度适合的斜角时整个羽柄都快去掉一半了。
又是一番无聊的等待,壶里烧的茶水差不多快喝完的时候,一盆烧得能够点燃纸片的泥土被两个奴婢用一把短梯子架着抬到了舒珲的门前。
这泥土太烫了,毕竟这种东西火候不好掌握,没有温度计舒珲也描述不出他所需要的温度到底有多高。
他便拿着根木棍反复翻搅,使各层泥土都均匀散热。等他又扔进一根稻草发现没有变得焦黑之后,便又拿出了之前那支用来翻搅碳灰的鸡翎毛。
他把翎毛羽柄朝上倒着埋进泥沙里面,过了会翻出来一看,发现虽然能够闻到一股烧焦的蛋白味,但是羽杆上并没有焦黄的痕迹,看来温度已经合适了。
他便一股脑地将之前让人准备的几十根翎羽,还有那支“撩风”一起插进了乘满热泥沙的陶盆中。羽柄四分之三的部分都陷进泥里,整个盆子活像某个原始部落的酋长冠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