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5章 九霄环佩,大圣遗音
又经过了几次转弯,等到舒珲对此已经有些习惯了时终于到了古城门下。
虽然经过西晋至西魏年间几度损毁,如今重建的五丈高墙下还依稀可辩一些秦砖汉砾。此地久经战乱,城楼便修筑得格外雄伟,倒是比舒珲后世所见还要大气几分。
秋日昼短,才过申时日头已经西斜,正是下郭人口和村民出城的时候。逆着人流,马车缓缓停靠在了进城不远一家正街上的店铺门口。
店铺为二层小楼,在门楣处悬挂一块黑色匾额,上书“雷氏琴行”四字,便是此行目的地了。
舒珲三人下车,因为道路足够宽敞马车便留在原地等候。琴行的学徒见到舒珲等人,连忙放下手上打磨的木胎迎了出来:“几位贵客,里面请。”还有名学徒则前往后堂告知主人有贵客登门了。
学生时代曾作为学校科普公众号的技术编辑,舒珲接触过的一篇文章中对此有过比较系统的分析,但是舒珲只记住了印象最深的论据部分——
那就是中国晋代古墓中便出土过四轮马车的青铜明器,北宋和明朝的画作上都有四轮马车出现,而古希腊车战也全是使用二轮马车。只是增减两个轮子,这种想法恐怕只有猴子才会觉得天才吧。
怀揣着对于穿越同行智商上的轻蔑,一面听着马车前室和车夫坐在一起的伙计讲解沿途各坊主要功用、特色名店,一面饶有兴致地打量车窗外的商铺行人。
但他很快就领教到四轮厢式马车的厉害了。
随着车夫在一处转角操纵马辔将速度减缓,便进入了折磨人的转向过程之中。车轮在地上刮蹭得发出吱吱怪响,两匹挽马在车夫的喝骂鞭笞之下互相推挤着,花了老半晌才将车轮生生给拽得挪了方向。
趁着学徒推荐销量最好的几款琴式的功夫,舒珲扫了一眼店内,发现此地除了古琴,其他乐器一概没有,不禁点了点头。
术业有专攻。舍得投入时间而专精一行,无论如何都能取得一些成就。况且雷氏制琴有术,到如今已经有了上百年的传承,几代人的积累,想来底蕴是非常深厚的。
在后世,唐代巴蜀雷公琴可谓赫赫有名的琴中珍品。虽然此时雷氏最耀眼的几名制琴大家尚未出生,然而雷氏琴行对制琴一道的造诣也是当世鲜有人能够匹敌的。
“红鱼,你觉得哪把琴最好?”舒珲决定听取内行人士的意见。
“少爷,奴婢觉得都差不多呀。”红鱼眨了眨眼,其不靠谱程度刷新了舒珲对她现有琴艺的认知——怕不是弹出来只能听个响吧?舒珲颇为忧郁地想道。
被马车前前后后耸动颠得有些散架的舒珲还不知道,为了转向效率更高一点过来引路的伙计也临时客串了一把车夫。就算这样,也还是让一匹马牵着车辕另一匹马顶着车身的重量才缓缓转过弯来。
“这四轮马车果然笨重,应该是少了个差速器。”舒珲回忆着自己看过的差速器原理视频,一时半会却想不起来了。
“有空在纸上画一下,直观一点方便回想。差速器原理既然自己已经掌握,断然没有忘掉的道理。”
“就是不知道以如今工艺和材料,能不能够做出合格的差速器来。就安逸舒适和载重能力来讲,四个轮子总还是要强过两个轮子的。”
浑然没有注意到自己正在走上“发明四轮马车”老路的舒珲,把设计差速器并应用到四轮车上面的计划加进了他的备忘录:“系统,都记下来了吗?”